「敬拜」是教會終極首要的事奉,基督徒也透過參與「禮拜」回應上帝的愛。不僅聖經強調敬拜的重要性,改革宗與長老會的傳統更是如此。改革宗神學家加爾文與慈運理參與改教運動的核心議題「該如何敬拜神?」,就是揚棄錯誤、虛假的敬拜,符合聖經的原則來敬拜神、歸向真神。(帖前一9)這樣的主張落實在「公共敬拜守則」的討論與制定,強調教會需要時而反思,在公眾禮拜中,「程序、禮儀應當如何做?根據什麼來進行?」。
禮拜學者在講述禮拜程序與禮儀的聖經根據,最常引用的經文是舊約以賽亞書六章1-11節。近年知名的禮拜學者Donald P. Hustad延伸經文引用至13節,來詮釋禮拜內涵。這個延伸非常適切地幫助我們思考,禮拜程序的最後一項,在「殿樂」過程與結束時,會眾應當如何做才是合宜地表達對上帝的敬虔,並且「有頭有尾」地參與禮拜。
以賽亞書六章11-13節,「我就說:這到幾時為止呢?祂說…」這是一個哀歌式,祈求主憐憫的對話,也是先知以賽亞回應上帝的差遣之後的禱告。上主揭示在荒蕪之地仍有祂留存的餘種,在在顯示祂格外的恩典與憐憫。把經文的理解,應用在殿樂時信徒應當如何做?我們可以在樂聲中安靜的祈禱,聆聽上帝對我們說話。*若因其他事奉或身體狀況不便,也可視情況調整。當殿樂結束,會眾誠然以感恩和信心,彼此問安、踏出平安的步伐,亦不需鼓掌,轉移回應的焦點。誠如馬丁路德所說,「音樂是神學的好幫手」。殿樂幫助我們以禱告的心聆聽神!
本文的探討是禮拜神學在處境中的適切表達,提供教會以一致合宜的行動顯出合一的根據。這個說明主要是用以平日禮拜。若節期禮拜或特別主題禮拜,根據不同經文的神學詮釋,也可能有不同的禮儀行為來配合。願上帝祝福教會繼續在聖靈的引導與真理中來敬拜,榮耀祂!
《參考書目》
- 泰瑞.詹森(Terry L.Johnson)著,卓君威譯。《改革宗敬拜:根據聖經的敬拜》 台北市:改革宗,2015。
- 陳琇玟著,《立足聖道的創意禮拜》台北市:台灣神學研究院,2017。
- 胡忠銘著,《禮拜的更新》台南市:人光,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