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轉化社會 重建心靈 — 力宗暐牧師

  • 力宗暐牧師

聖經:申命記三十章15~18節;彌迦書六章8節
   約翰福音十三章34節

壹、前言

「轉化社會,重建心靈」是我們總會今年所定年度總主題。這個主題的聖經教導是先知彌迦所說的:「世人哪!耶和華上帝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章8節)以及主耶穌的吩咐:「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十三章34節)這樣的信仰實踐,方能建造一個充滿上帝公義與慈愛的新社會,人人可以遵主聖訓,彼此相愛,使上帝國實現在台灣全國以及普世人間。

我們身為長老教會的信徒不能常常沉浸與享受在138年前宣教士來台宣教後的宣教成果與美景,而停留在原地踏步,不求更新變化。否則導致教會機構,不論是醫院或學校,還有部分地方教會不時的出現問題。說實在的,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叫我們如何去活出見證,如何去醫治眾人的身心靈。

我們必須從頭開始,否則別宗教或他教派都已將我們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我們還自以為滿。滿意的是什麼?是那個驕傲的過去式光環,或是什麼?這就跟我們個人的信仰一樣,跟上帝親密的關係,其重點不在於你是第幾代的信徒,而是我們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這是遺傳不來的,不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不是單單聽道,還要去行道。

因此,重建心靈的人才能轉化社會,轉化社會就是將重建的心靈落實、展現在生活中。

最近看見一則笑話,似乎值得我們深思生命教育「全球化」的迫切性。笑話的內容如下:聯合國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題:「對於其他國家糧食短缺的問題,請你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題目後不知道什麼叫「糧食」;歐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短缺」;亞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自己的看法」;拉丁美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請」;美國的小朋友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

這就是我們要去轉化和重建的方向與目標。

貳、本論

一、重建心靈–門徒裝備中心

有時候為了達成目的,我們必須放棄原來的觀念、習慣。有的時候我們太堅持己見,還不時的告訴自己:「以前就是這樣? 為什麼現在不可以? 」 因為現在已經不是以前了,為了達成目的,有時我們要忘掉你現在跟從前的樣子;懂得變通,懂得順應潮流,才是心意更新而變化。我們還堅持原來的樣子嗎?

張連添長老從網路上有抓到一篇文章與我分享,故事內容是【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它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它頹喪地自言自語說「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沈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 飛過這個沙漠,到你的目的地。只要你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沈的聲音這麼說。

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小河流這麼問。

「微風可以把水氣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氣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 你會堅持你是一條河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似乎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於是小河流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 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我們的生命歷程往往也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往真善美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 執著)」的智慧與勇氣,邁向未知的領域。】

由於人自出生後所受的教育,不外源自家庭、學校、社會及自我等四方面,我們信主後,是一個嶄新生命的開始,必須像小孩般一點一滴的學習成長。

日前,德生教會成人主日學已透過小會的決議更改為「門徒裝備中心」,期盼能朝課程多元化、時間多段化、師資多角化,提供更適合各位會友現階段靈命信仰及時間的需要性來安排,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自己靈命成長的建造。這些包括

聖經及真理課程:基要真理(慕道班、受洗班)、新舊約概覽、聖經人物介紹、各書卷課程
        (創世記、詩篇、但以理書)…

訓練課程:師資培訓、個人佈道、禱告操練、白話字…

生活課程:如何讀經、交友與婚姻、夫婦成長、基督徒的生涯規劃…

服事課程:音樂、招待、新朋友關懷、打掃搬運、powerpoint、社區…

課程涵蓋面非常廣,需要大家的推介與自薦。我們有更大的期待,希望大家能為籌備小組代禱,盼望能有更好的規劃,讓大家能得著全人的餵養;也透過裝備,各個在屬靈爭戰上能驍勇善戰,得著更多的魚。同時,我們也將透過認證的鼓勵和實際服事的操練,幫助大家靈命提升。

我們將致力於以基督為中心的生命建造,整合教會內外各資源,透過全方位的門徒訓練,裝備眾聖徒全人成長,各盡其職,建造教會,拓展神國,同心完成主的大使命。

   由成長到成熟
      從信徒到門徒

二、轉化社會-生命教育

平常,我們在分享當中,不論是自己或是別人,常常會提到目前社會大環境的惡化,實在不知道要將子女送到哪裡去唸書,或是搬到哪裡去住。其實天下父母心,為了子女好這是無可厚非,但相對來說是屬於比較消極的想法。如果每個個體出一點心力、花一點心思,那所居住的社區、所就讀的學校、所處的大環境應該能漸漸的轉化。

生命教育的工作是年復一年、時時刻刻透過教導與提醒的功課。

「得勝者」工作者在12年前已經看到這個工場的發展性與重要性,就積極準備投入關懷國中生的事工,這期間他們所做的工,得著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但畢竟勢單力薄。

後來政府覺得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嚴重,開始研議,並委託天主教曉明女中設計編寫有關「生命教育」課程的資料。接續,「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簡稱「得榮」,也接受教育部的委託編寫「生命教育」的課程。對象是針對國、高中的學生。然後「彩虹兒童教育中心」也開始投入小學「晨光時間」,以及設計國中的教材。長老教會教育委員會在幾年前也開始著手編寫生命教育課程的資料,對象是針對國小及國中的學生。目前在國內也有許多單位正從事這方面的努力。

不知道對於這些積極從事生命改造的事工,我們是否有注意到?由於政府已開放社會團體進入校園輔導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因此佛教團體他們也把握這樣的機會,在寒暑假期間,積極舉辦訓練會,挑選各校老師成為種子,然後回到學校教導有關佛學經典的生命教育內容,或許我們自己的兒女及孫子等晚輩都曾經接受過這樣的耳濡目染,不知道我們作何感想。

我自己就感同身受。因為牧師娘的表弟幾年前就讀於台東關山小學二年級時,老師就用佛經讓小學生背誦,甚至有時隔天還要抽背。雖然政府有明文規定,在校內不能直接從事宗教傳教行為,所以後來這件事也經由我們的建議和其他家長的反應,最後才落幕。但那種淺移默化的危機,還有在人生可塑性最精華的12年(國小、國中、高中)歲月信仰是被其他宗教所佔滿,那就不容我們忽視了。

或許有弟兄姊妹會問,既然不能公然傳教,那我們要如何進入校園呢?其實,像我們長老會所編寫的生命教育教材,或是「得勝者」、「彩虹」、「得榮」等所發行的教材,已經盡力編寫讓教材在不敏感下又能帶出福音性的內容。所以若要我們的子女或孫子晚輩們有一個基督教價值觀和生命教育環境的話,實在需要我們的投入。

我舉一個例子,這樣我們就能了解其關聯性與重要性。德生教會四圍的學校有:新興國小、新興國中、新興高中和雄商,學生數大概是
   新興國小 6*6=36
   新興國中 12+28=40
   新興高中 3+12=15
   雄商 19*3=57

   148*40=5,920
所以每週所接觸的人數,從
主日學6、70人=>到週末營180人=>到四校6.000人

如果再計算這些學生背後的家庭,那所影響的人數就大概6,000*3=18,000,而這些家庭再成為酵母和種子,來影響整個高雄市。這個前提是我們教會或是這區域的教會能有將近150位弟兄姊妹投入參與志工的行列。若是真能這樣,到時這個社區就成為最好的學區,不是嗎?我們期待嗎?若是,那就需要我們自己的投入,不要再只是遠景,而是願景。也就是我願意且渴望擁有這樣的優質環境,我願意捲起袖子,拿掉長輩的外衣,和孩子們分享,那麼「轉化」和「重建」的契機與轉機就在此,我們還等什麼。這也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觀念,也是我們基督徒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以前,雖然自己已經有這樣的觀念,但在女兒漸漸長大以後,更體會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時我們會說等我有空、等我怎麼樣、怎麼樣……,或許等到我們自己的兒女或子孫等晚輩正值這些階段的學子時,而全國學校都被其他宗教團體卡位了,那我們要抱怨、要後悔就來不及了。

前美國總統布希夫人,在衛斯理女子學院畢業典禮上致詞:「等妳們到了我這個年紀,你不會因為失去一筆生意,或少了一個客戶而後悔,但妳若沒有花時間在丈夫孩子身上,妳會悔恨不已。」

有一對父母在孩子的房間,一直說:「我們還有好多話要告訴你,對不起,我們一直都那麼忙。」他們一直說,一直抱歉,最後,孩子放下收好的皮箱說:「爸媽,何必再說什麼呢,我明天就要去念大學了。」

一個孩子在我們身邊差不多有十八年,日子很快會過去,我們也有一天要交出成績單。放棄作父母的責任,就會失去作父母的權柄。一個叫不動的孩子,常常也是個心中沒有被愛注滿的孩子。願我們趁還有時間花在孩子身上時,作盡職的選擇。 (See attached file: 喜樂在今天.doc)盼望我們成為彼此的幫助,現在我們有能力、有時間將真理與愛讓青年學子有機會領受與認識,將來他們也必以感恩的心來回應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參、結論

「轉化」與「重建」不是說說就呈現得出來。我們既然都蒙召成為上帝的兒女,祂也將我們擺在各個崗位,透過不同的職務,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我們都是全職的傳道人。這不只是牧師的專利而已,而是每位信徒都需要有萬民皆祭司這樣的認知。如果不是一個團隊同心服事,那就真的很難去執行和關心更多的人。

此外,我們也盡量結合社區內的各項資源、人力、經費、軟硬體設備等。當社區內有需要時,彼此隨時可就近得到及時的協助。這個社區化服務網絡的建立絕對要來自社區居民自覺後所發展出的結果。而教會是擔任此一催化、組織、執行等工作最合適的單位。聖經中教導基督徒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二十二章37-39節)教會應結合弟兄姐妹的各樣恩賜及才能,充分利用教會的資源及場地,更積極的參與社區服務工作,成為社區的好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