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蒙恩的『結果』 — 哥林多後書九章6-15節;加拉太書六章2、9-10節 — 謝克岳牧師

  • 謝克岳牧師

聖經:

哥林多後書九章6-15節;

6 還有一點:「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 7 各人要隨心所願,不要為難,不要勉強,因為上帝愛樂捐的人。 8 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做各樣善事。 9 如經上所記:「他施捨,賙濟貧窮;他的義行存到永遠。」10 那賜種子給撒種的,賜糧食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11 你們必凡事富足,能多多施捨,使人藉着我們而生感謝上帝的心。 12 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使許多人對上帝充滿更多的感謝。 13 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宣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慷慨捐助給他們和眾人,把榮耀歸給上帝。 14 他們也因上帝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身上而切切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 15 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加拉太書六章2、9-10節

2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 [ 6.2] 有古卷是「要這樣成全」。)基督的律法。

9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 10 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要這樣。

壹、前言

基督徒常說,我們是蒙恩的人。蒙恩,是因為神將慈愛與恩典,賞賜給我們;蒙恩,是因為神把屬靈的恩賜與能力,賞賜給我們;蒙恩,是因為我們是屬基督的,是通過主耶穌在十字架所承擔的一切,而得到的救贖。

神要我們蒙恩,是出於祂的心意,而領受恩典的我們,該如何在基督裡,結出果子,以此顯明神對蒙恩者的目的。

貳、本言

一、大豐收的結果→仁義之果

首先,想請大家看一下投影片。這張圖,是我們都很熟悉的禮拜堂之場景,請問大家,對這拍攝的圖像,我們是否有似曾相似之感?其實,這是我們德生教會六十週年紀念月曆,四月份團契月的主題圖案,名為:「主堂內的光」。

在此分享個人對此圖像的理解與詮釋:左邊窗戶透出的光,隱約地將掛幅(banner)上「設教週年」的主題照出來。同時,讓禮拜堂中央的十字架與彩繪玻璃的光,突顯出來,表示主堂內的光,輝映出基督的真光。

基督的真光是神聖的、有著穿透萬物的特質,既是榮耀的,也是聖潔的。主堂內的基督真光,不只是照亮於來德生教會禮拜與聚會的每位兄姐的身上,也照亮我們的內心,且透過禮拜堂的窗戶,將基督的真光,映照出去,成為照亮此地區、此城市、此地土的大光。使所有人有機會從看見真光的照耀,願意從黑暗中脫離出來,領受真光、就近真光,誠心歸主,蒙恩得救。

感謝神!讓德生教會這六十年來,得到神極大的賜福與恩惠,這樣的「蒙恩」,使我們有能力,聽到「馬其頓的呼聲」,願意順從神所給我們的感動,協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內有需要的教會與神學教育機構,以及社會福利相關機構,還有合作教派,友好的教會與福音事工等團體,無論是鄉村、是城市、是國內、是海外,德生教會都願意成為這些人的即時的幫助。這正是蒙恩的結果,既是結出豐收的仁義之果,也是成為有需要之人的扶持者,在施與受之間,雙方因之而蒙恩得福。

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一處經文的前半段,哥林多後書9:8-11,告訴我們蒙恩者如何能夠因著順服神而使人得到幫助,並得到更多的能力與更大的福分。「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做各樣善事。如經上所記:『他施捨,賙濟貧窮;他的義行存到永遠。』那賜種子給撒種的,賜糧食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你們必凡事富足,能多多施捨,使人藉着我們而生感謝上帝的心。」

保羅認為,要以神和人的關係來看賑濟這件事,這如同撒種一樣,在神面前,你有多少能力,就撒多少的種,神就會讓你有多少的收穫。這是出於對神的愛,而願意愛人、幫助人,而非出於求取自身功德的自私性動機與行徑。且這樣的愛是甘心樂意,不是出於勉強。更重要的是,在神的眷顧下,有能力的幫助者,其身量與能力將得到更大與更多的擴張,以此成為更多人的幫助。

除此之外,保羅還在這段經文中,提到撒種並栽種之後,所收成的仁義之果。這仁義的果子是有極高的價值,可存續到永遠。因為這是敬畏神的人,所展現順服神心意的行動,所結出的果子。神希望有能力者,能夠協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只顧自己。相信,這是神給人得以凡事富足的重要心意。

富足並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已,心靈上也需要得到同等狀態的富足。我們有機會成為有需要者的幫助,看見人從極為困難的處境中,脫離出來,使情況有所轉變改善,此時的我們也會與這人或這群體一同歡喜快樂。而這樣出於甘心樂意的幫助,且願意感同身受的同理情懷,正是神所喜悅的,當神的喜悅成為我們的喜悅之時,我們的心靈,因此得到極大的愉悅與滿足。我們會愈加渴慕神、喜愛神、順服神,也在認識神、經歷神的過程中,清楚知悉神憐恤人、疼惜人、愛護人的心意。

二、不止息的結果→良善的循環

台灣處於歐亞地震帶上,地震是習以為常的事。然而,每幾十年或百年,會因著地質結構所積蓄的能量釋放,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大地震是誰也不想遇見的,但這就是居住在地震帶上的諸多國家的無奈。發生了,就去面對、損害了,就去修復、倒塌了,就去重建。由此培養出我們別於沒有常遭遇天災的國家,所具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特質,以及有辦法以極高的效率,收拾善後,恢復正常生活的韌性能力。

從近數十年台灣所發生的地震中,我們可見到關於人性的美善面。國家與民間團體之間的互助、幫補,不管是金錢、人力、物力等資源,或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關懷,特別我們和日本、和土耳其這兩個國家,建立了極為友好的情誼。當你這個國家有事的時候,我們這邊,無論是官方、民間與國民間,就會在知悉消息後的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看是有哪些地方需要協助,派員到現場,啟動救助與關懷的機制。反之亦然。這樣友好的互動,建立了良善,不止息的循環。

上禮拜三的早上,花蓮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這是僅次於1999年發生在中部的921大地震。當地震的消息,通過媒體發布後,在國際上,我們得到許多國家官方與民間機構的關心、慰問。令人感動的是,土耳其很快就派遣了搜救團隊,進入災區並以無人機建構3D模型,協助台灣各搜救團隊的運用。而日本方面,我們不僅收到岸田首相公開的慰問,以官方的立場表示願意對台灣提供協助外,也看見國內不少的居民,以捐款或其他方式,展現對受災地區的關心。

若是我們將國家與國家之間,視為是居住在地球上的生命共同體,彼此之間,能以這樣不止息,良善的循環,互相對待,真的是一件很美的事。而現今的國際情勢,大國之間充斥著強烈的不信任感、主要區域間的地緣政經情勢,有著高度的對立性,衝突的態勢,一觸即發,且有可能出現連鎖效應,使規模與範圍,隨之提高、擴大。在這種不安失衡、頻臨失序的情況下,國與國、民與民、族與族,最需要的就是這種良善、關心彼此需要,能夠互相幫補的正向循環。如此,才能消弭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傷害我,我也要讓你得到傷害,冤冤相報,仇恨難止息的惡性循環,真正的和平才有辦法落實。

哥林多後書9:12-15,我們今天讀的第一處經文的後半段,神的話語對我們做出很重要的提醒,我們不僅要看見缺乏,為有需要者提供必要的協助,也要在這當中看見、經歷神的作為,使自己的生命,成為在信仰上順服、見證、宣揚,神福音的大能、慈愛的作為之蒙恩者。「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使許多人對上帝充滿更多的感謝。他們從這供給的事上得了憑據,知道你們宣認基督,順服他的福音,慷慨捐助給他們和眾人,把榮耀歸給上帝。他們也因上帝極大的恩賜顯在你們身上而切切想念你們,為你們祈禱。感謝上帝,因他有說不盡的恩賜!」

神通過蒙恩的我們,成為祂所使用的器皿,來幫助有需要的人。同時,神也差派其他的蒙恩之人,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成為我們的幫助。這就是愛的展現,是基督的愛,感動我們這麼做、是基督的誡命,教導我們該這麼做。是因為基督,我們才能有這樣的機會,成為弟兄姐妹,彼此幫補。是因為基督的愛,我們才能夠學習被愛與付出愛,肢體間互相紀念,並守望代禱,成為見證主愛的群體。

而這樣的群體,有一項很明顯的特質,就是群體間的成員,能夠常常喜樂,凡事謝恩,不住的禱告。以成就基督的心意為念,而非成就人的心意;並願意對神的恩惠與人的幫助,表達衷心的感謝,而非埋怨、責難、不滿;且願意以行動、以禱告在主裡面互相幫補,而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基督裡,愛的感謝與愛的行動,正為驅動良善的循環與結出不止息的果子,不可欠缺的關鍵要素。

三、結果中見「結果」→成全基督的律法

在行善時,有時候我們的確會遇到困難。能夠有不止息的良善循環,是因為彼此是有互助的意願,且願意以真心誠懇作為對方善行義舉的回應。然若,若行善的一方,得不到對方善意的回應,的確會讓人感到難過,甚至灰心、失望。

以方才所舉地震的例子,繼續來談,當中國的汶川發生地震時,台灣人抱持著同理的態度與心情,協助對岸受災的地區與受苦的百姓。真心不見得能得到真情,有可能換來的是絕情。當時台灣人的捐款是超過日本311大地震時,捐給日方的金額,官方在正式的場合,隻字未提就算了,仍要以大國的姿態,吃台灣的豆腐,徹底矮化台灣的地位。

不僅如此,還不時的以船艦、飛行器,試圖越過兩岸中線,極盡挑釁之能事,意欲以大欺小,嚴重破壞東亞區域的和平。這些事情不光只出現在國際關係間,眾教會的關係間,或是教會群體的成員間,也同樣會出現類似的情況與問題。對於這種讓良善的循環,嘎然停止的態度與行徑,我們該怎麼辦,是以惡報惡嗎?還是就此轉頭而去,置之不理,再也不聞不問?

我們今天所讀的第二處聖經,加拉太書6:2、9-10,為我們提供了一項相當明確指引,我們所做的,是為了成全基督的律法,這是最高的準則,而不是基於我的喜好與偏惡。內容提到:「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基督的律法。…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要這樣。」

深知良善的循環,有可能因為對方的惡意、惡行來被迫停止,但出於對基督的愛與基督誡命的順服,雖被對方惡待,卻仍願意以善意、善行來表達信仰的內涵與價值。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所為我們做的事,就是承擔、背負、忍受全人類的罪。在神的眼中,我們的罪即是表示,每個人毫無例外,都是以惡意、惡行在對待那位願意以善意、善行,幫助我們的神。

因著主耶穌,我們的生命得到拯救;因著主耶穌,我們得救贖的生命,有機會行善,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是我們蒙恩的目的;因著主耶穌,我們行善時,雖會遇到困難,仍可以抱持著盼望,擁有足夠的耐受能力,不至於灰心、喪志,可以有堅毅的心志,展現信仰的韌性,以善報惡。知道得勝的基督,會打破這種無恩的惡性循環,使其轉化、改變,在最合宜的時候,在收成的結果中見到最好的結果。

此外,我們也需要學習彼此背負重擔。因基督忍受人類的重擔,這重擔是在十架裡成全的,基督的律法就是「擔當」的律法。擔當,表示願意承接、願意包容和忍受。當我們按著主的話語,效法基督的樣式,學習在信仰群體中,互相承接、互相包容和忍受、互相體諒,甚至互相饒恕。對於信仰群體的每個人來說,我們是互相依賴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互相協助來背負對方的重擔。

潘霍華牧師說過:「基督身體的團契是要在十字架裡才得以實現的。這是十字架的團契生活,要彼此體驗別人的重擔。誰體驗不到,那就不是信徒的真正團契。誰拒絕背負十字架,也就棄絕了基督的律法。」

參、結語

因著神的慈愛與恩惠,我們蒙揀選、受接納成為祂的兒女,並在基督裡,蒙恩得福。蒙恩,是神對於祂所愛的兒女之心意與目的,是要讓其有機會、有能力,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並讓慈愛與良善的循環,繼續運作下去,這就是蒙恩所結出的仁義之果。而我們也需要學習彼此背負重擔,在互相的接納、包容、體諒、忍受、饒恕中,成全基督的律法,這是結果中的「結果」。深願我們都能在主耶穌的恩惠,父神的慈愛,聖靈的感動、帶領與幫助下,在蒙恩中結出生命的好果,以此見證,榮耀我們所敬拜的三一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