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老,不休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約書亞記十四章6-14節;詩篇九十二篇14節

 

引言:

看到這一個主題,相信有人會覺得「不雅」,且對長者不敬,豈可在松大授證禮拜用這樣的題目?其實,若仔細觀看,在「老,不休」這三字之間有一個逗號,從中,應可知道,並沒有鄙視或謾罵的意思,反是一種建議和鼓勵,即,人上了年紀之後,不能離群索居,就此「休息」,什麼事都不做;反是要繼續向前,如同聖經中,有「老當益壯」之美譽的迦勒一樣,不但「老,不休」,還以信靠上帝的精神,致力於存在價值的自我肯定。(見約書亞記十四章6-14節)

一、「老,不休」的迦勒

「迦勒」這一個名字,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每次有神學家或牧師提到迦勒時,幾乎都會將焦點集中在他中年時,對上帝的忠誠與信靠,以及年老時的老當益壯。事實上,迦勒的一生,不但堪為青年人的榜樣,亦足以作為中、老年人的楷模。雖聖經對於迦勒的記載不多,但有迦勒名字的出現,不但可以看到「信心」,亦可看到「盼望」。

迦勒的名字第一次在聖經中出現,乃剛出埃及不久,摩西差派12位探子,前往窺探迦南地,而迦勒正是其中之一(見民數記十三章6節)12位探子查探迦南地回來之後,其中的10個探子因懼怕當地居民亞衲族人的壯碩、高大,竟信心崩潰,將以色列人自喻為蚱蜢,不戰先降,甚至還想回埃及繼續過奴隸的生活,唯有迦勒和約書亞兩位探子信心滿滿,建議立即發動進攻,因他們相信,有上帝的同在,必能得勝,順利進入應許之地。

由於迦勒和約書亞獨排眾議,與其他10位探子的意見相左,險些被以色列百姓用石頭砸死。就是因為這項理由,上帝並未輕易讓信心缺乏的以色列百姓進入應許之地,只好讓他們在曠野漂流40年,藉以磨鍊與再造。歷經40年的磨鍊與再造之後,只有迦勒和約書亞兩人進到應許之地,就連摩西也無緣進入。(見民數記十四章24節:「惟獨我的僕人迦勒,因他另有一個心志,專一跟從我,我就把他領進他所去過的那地;他的後裔也必得那地為業。」)

約書亞從摩西接棒,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到迦南地之後,經過多年的征戰,上帝的應許之地才順利到手。當約書亞分配應許之地給以色列的12支派為業時,已經高齡85歲的迦勒,擔心約書亞忘記他的存在,乃特別挺身而出,向約書亞表白:「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那裏有亞衲族人,並寬大堅固的城,你也曾聽見了。或者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約書亞記十四章10-12節)約書亞聽完之後,二話不說,乃將希伯崙給迦勒為業,還為他獻上祝福。(見約書亞記十四章13節:「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看完這段迦勒自我肯定的薦言,以及約書亞的祝福足以端見,儘管迦勒已經85歲,但他依然秉持「老,不休」的精神,在「存在價值的自我肯定」之情況下強調,年輕之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迦勒從約書亞分配所獲得的應得之份時,他並未以其年紀大為由,要求分配平原美地,他所分配到的,卻是地勢較高,敵人最堅固的城邑希伯崙,但他依然甘之如飴,因迦勒所關心的,是上帝的勝利,而非自己所面對的挑戰和利益。自此,那地戰爭平息,迦勒享有該地的寧靜與和平。(見約書亞記十四章15節:「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從上述端見,迦勒年邁時,仍展現出如詩篇九十二篇14-15節所載:「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好顯明耶和華是正直的。」而蒙受上帝特別的賜福。

迦勒的一生,無論年輕,還是上了年紀,皆因信靠上帝,還有對自己存在價值的肯定,激發出我以迦勒的故事為基礎,於2002年撰寫了一本名為《存在價值的肯定》之拙著,書中,我除了以傳統的「寶刀未老」或「老當益壯」來訴說迦勒之外,更是以迦勒那存在價值的自我肯定之精神作為撰述的著眼點,因在研讀迦勒的過程中,我發現,迦勒年老時,依然雄心大志,並未走下坡,反而向著高處前進,在85歲之齡,創造出「老,不休」的歷史。

二、非終點線,是起跑點

自從2002年德生教會成立松年大學以來,為配合一般學校畢業的季節,每年六月最後一個主日,都會在第二場禮拜當中舉行授證儀式。雖在此之前,學員們已參加過高雄地區的松大聯合畢業典禮,然為了要讓松大的畢業生,能用感恩的心,和大家分享完成階段性的喜悅,並接受更多的祝福,本會都利用主日禮拜的時間,再次舉行授證儀式,藉以期勉大家能終身學習,展現出「老,不休」的精神,畢竟,畢業並不是追求學問的終點線,而是終生學習的起跑點。

值得一提的是,教會所辦的松年大學,和一般學校的學制不同,並沒有修業年限,只要願意,都可以無上限的繼續讀下去。換言之,讀完博碩班之後,仍可繼續就讀。

已故的松大學員林文福長老,生前就曾在他就讀松大的學習心得中寫道:「松年大學沒有考試,只要出席就可以獲得學分,未缺課者還可得全勤獎。偶而遲到、早退,也不受記過處分。上課中因年老體力不繼打起瞌睡時,老師絕不會叫醒你,會讓你睡到自然醒。家庭作業忘記做,也不必罰站。師生關係更是和樂融融,不像中、小學時代那麼嚴肅……。就讀松年大學能夠從各科名師學到許多有關語言、科技、保健等新知。而最大的收穫是:讓人心情舒暢、樂天知命,使得晚年活得有意義、有尊嚴,相信必能緩和老化而延年益壽,真是受益匪淺,亦印證了舊約聖經箴言17章22節:『喜樂如良藥使人健康』的金言!……可見我們這些『老學生』並不是卑賤的『老廢仔』,而是上帝心目中的寶貝。各位資深公民們,趕快來體驗『越學越有味』,共同享受『活到老,學到老。』有這麼好的松年大學,當然歡迎大家一起前來上學。」

2017年6月18日,台南神學院舉行創校141週年的畢業典禮。畢業典禮前一個多月,院長要我在畢業典禮中證道,但我建請他邀請服務40年,將屆齡退休的社工系教授。院長告訴我,他有力邀,然退休的教授相當客氣,以她並非牧師為由而加以婉拒,為此,我只好建議院長邀請總會議長證道。還好,總會議長答應,我得以免去畢業典禮講道的重任。儘管如此,院長還是期待我以董事長的身份,在畢業典禮用5分鐘的時間勉勵即將畢業,投入第一線服事的畢業生。在恭敬不如從命的情況下,只好答應。

畢業典禮當天,我勸勉中提到:英文的「畢業典禮」稱為Commencement,其意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意即:「畢業不是追求學問的終點線,而是終生學習的起跑點。」再者,我也引用前香港信義宗神學院院長所撰之《神學就是學神:沒有終點的旅程》一書的精闢內容作為分享,因該書計有七章,共分成三部,前三章乃在訴說:「神學教育前期」的呼召之定義與持續、淨化和深化。四、五、六章則在說明:「神學教育期」的目標、內容和研習的方法。最後一部,也就是最後一章乃在強調:「神學院畢業」並非神學教育的終止,因進入福音禾場的第一線之後,得時刻面對嚴峻的磨練和考驗,因成為傳道人的神學人,除了得認真研讀「神學」之外,還得用心「學神」,才能夠面對挑戰、為主發光。否則,很快就會被淘汰。

緊接著,我又繼續分享自己在福音的第一線工作,天天都得處在備戰狀態,且每一個主日的講道也都充滿著挑戰。因比起以前,現在的教會較不易牧會,除了信徒的知識水平、自我意識提高,還有教會世俗化之外,傳道人在電腦能讀得到的東西,會友也都可看得到,唯有歷練、經驗、洞見和自我美好的見證找不到。所以,神學生和傳道人得努力裝備自己,才能面對挑戰,活出基督,為主所重用。

再者,我還以2016年上旬,有幸到劍橋Westminster學院擔任復活學季(Easter Term)訪問學者的經驗,進一步分享劍橋大學的一句名言:「學習如何學習,思考如何思考(To learn how to learn, to think how to think)。」因在知識爆炸的二十一世紀,今天的知識,很快就會成為明天的常識。我會這樣分享的主要目的,乃要全體畢業生能時刻裝備自己,永不停止學習,才能面對挑戰。

三、實踐「老,不休」

2002年聖誕節前夕,有幸到位於夏威夷的茂宜島參加美國哈該學院(Haggai Institute)所舉辦,為期15天(11月22日-12月6日)的領袖培訓研習會。會中,有來自世界多個國家的與會者共同分享與學習。哈該學院的夏威夷分院位於茂宜島,距海邊不遠,院舍由旅遊渡假村改建而成,不但佔地廣大,設備齊全,渡假村該有的設施一樣不缺,除了有游泳池、SPA池、健身房、運動草皮之外,還有圖書館、交誼廳、演講廳和多間設備一流的階梯教室等。學院為了要讓與會的人員和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士有相互學習與交流的機會,乃分配兩人同住一房。

在15天的研習會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除了有豐富的文化交流與課程的研習外,還有多位上了年紀,65-70歲不等的服務人員在會中穿梭,這些長者不但得整理綠草如茵的草皮、打掃房間、更換被單和枕頭套,還得天天烹煮三餐並預備點心,並維修院內的水電和設施,有時,也會看到他們在工作間修理桌椅和院內的木製傢俱等。本以為,這些年長的服務人員是學院所聘用的員工,但經過詢問,這才知道,他們都是來自美加地區和澳洲的退休長者。

一天,閒來之餘,我和正在工作室整修桌椅的長者聊天,經過分享,這才知道,他們都是義工,退休之前,不但有各自的工作,還在工作崗位上有傑出的表現。其中,不乏退休的公務人員、大學教授、公司職員、餐廳廚師、工廠技師,甚至還有企業老闆……等。他們會到夏威夷擔任義工,正是出自於「老,不休」的觀念,因他們認為,從職場退休下來,還是得不斷進修和成長,才能跟得上時代。所以,他們才會申請擔任義工,以便能幫助別人,同時結交朋友、增廣見聞、充實自己。他們從自己的國家到夏威夷擔任義工,在夏威夷的食宿全免,但每次只能待3-6個月,就得回國,因後面還有諸多申請者等著前來。

巧的是,和我閒聊的義工,是一位年近70歲,身體健壯的加拿大人,他和在廚房擔任烹飪義工的太太共同住在學院的宿舍(由渡假村客房所改造的雙人房)。他和太太之所以會選擇冬天來到夏威夷擔任志工,乃他們住在冬季相當寒冷的多倫多,才會選擇申請來此,一方面避寒,一方面旅遊和學習,另一方面又可認識朋友,同時和太太共度退休之後的美好時光。他說,完成這一個階段的義工任務之後,還會繼續申請,期盼每年都能來,否則,也會申請國內或其他國家的志工服務。我發現,在哈該學院擔任義工的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們卻甘之如飴。看到這些「老,不休」的長者,真是令人敬佩!

結語:

    人類是群聚的動物,也是社會的動物,在群體中,人人都希望被肯定,也渴望被重視,且具有重要性。然而,要實現這樣的感覺,得透過「老,不休」的學習,在人群的互動中,如希伯來書十章24節所載之經文一樣:「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方能結果子,滿了汁漿而常發青,顯明出上帝的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