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給到心痛 — 馬可福音十二章41-44節 — 曹貽雯牧師

  • 曹貽雯牧師

聖經:馬可福音十二章41-44節

41 耶穌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投錢入庫。有好些財主往裡投了若干的錢。 42 有一個窮寡婦來,往裡投了兩個小錢,就是一個大錢。 43 耶穌叫門徒來,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投入庫裡的,比眾人所投的更多。 44 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裡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

在福音書中,耶穌出現在很多地方,像海邊呼召學生、在曠野禱告、在街頭跟猶太人辯論、參加婚宴等等。今天的聖經故事中,耶穌出現的地方,是一個很奇妙,感覺非常意外的地方。馬可12:41提到耶穌出現的地點是猶太人敬拜上帝的聖殿之庫房,所謂的庫房是聖殿裡專門放奉獻箱的地方,就像現在我們在禮拜堂門口設有奉獻箱一樣。更加奇妙的,耶穌不是進去聖殿,竟然就坐在庫房的對面,你可以想像,耶穌就是坐在禮拜堂門口奉獻箱的對面,你想耶穌是要做什麼?最令人想不到的耶穌是在看人怎麼投錢在箱子裡。

當時奉獻箱有特別的設計,投錢口是用鐵製的喇叭形狀,當時還沒有紙鈔,都是零錢銅板。投入的銅板越多,當然響的聲音越大聲越長久。結果炫富的人就愛扛著一大袋錢,整個投進去,製造出很大聲的響聲還特別長。

耶穌是在欣賞有錢人的奉獻嗎?當然不是。馬可12:42出現了一位女性,從她穿著就認得出來是一位貧窮的寡婦。這個窮寡婦靜靜將手裡的錢,輕輕的放入奉獻箱。原來耶穌不是在欣賞有錢人的奉獻,耶穌看到聽到的是一個窮寡婦沉默安靜的奉獻。沉默安靜是因為這個寡婦奉獻的是兩個小錢,最小的單位,好像我們現在的二個一塊錢,投入在箱子裡面,應該小聲到沒有人會聽到。當場的人除了耶穌,沒人會注意到有這個寡婦的出現,當然也沒人會特別去注意寡婦的奉獻,因為奉獻箱喇叭管根本沒聽到什麼錢聲。一般人愛看數字與響聲,主耶穌卻看到別人沒有看見的。二個小錢大於一切,耶穌這樣說:「因為,眾人都是拿有餘的捐獻,但這寡婦,雖然自己不足,卻把她一生所有的全都投進去了。」(馬可12:44)馬可12:28-30耶穌特別提醒我們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耶穌對這個窮寡婦沉默奉獻的認可,就是最大誡命的最好信仰詮釋。

其實寡婦有的是二個小錢,大可一個獻給上帝,一個留做自己的生活費,也已經是50%的奉獻了。但是這寡婦沒這樣做,將二個小銅錢都投下去。

我每次讀這個故事時,都會想:這個寡婦到底心裡在想什麼?

為什麼她只有二個小錢,卻甘願全奉獻出來。她不會心痛嗎?不捨嗎?

我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跟新樓醫院的服事,聽到許多百年前最早期宣教師們的故事。其實我有時也會想:為什麼?馬雅各醫生他一個人來到台南,結婚後夫妻一起為台灣人的醫療,為著福音所做的,不就夠了嗎?為什麼他的二個兒子,一個願意去中國醫療傳道,另外一個小馬雅各醫生願意第一次、第二次來到新樓?不就是窮寡婦二個小錢的最佳信仰展現。

台東聖母醫院的健康農莊有個禮拜堂,外面展示了一整排相片,是關於瑞士天主教白冷會從1950年代開始,前前後後總共有41位神父、5個修士,他們選擇了台灣最偏遠、最落後、資源最缺乏的台東海岸山脈一直到現在將近60年的福音工作。其中一張相片這樣標寫~有一種精神在台東白冷會:「給,再給,不斷的給」。就像這個願意為了上帝,給出她所有的窮寡婦,就像馬雅各醫師的家族,一個不夠、二個、三個不斷的給台灣帶來希望。

「給,再給,不斷的給」,這就是宣教師們傳福音的核心信仰價值跟信念。白冷會的神父修士相信:醫療,教育是上帝給窮人的希望。傳福音若是沒有關心人的需要,就沒有意義。因為關心窮人,我們才需要蓋醫院建學校,給台東的窮人一個希望。

「給,再給,不斷的給」,要給到什麼程度?

德蕾莎修女說過:「我們必須在愛中成長,為此我們必須不停的去愛,去給予,給到心痛為止。Love until it hurts.」

跟大家分享一個「給到心痛」的故事。

1933年的九月,台灣剛進入秋天氣候稍微轉涼時,一個英國倫敦的姑娘巫瑪玉受英國長老教會差派來到台灣做宣教師,當時的她只有27歲。

九十多年前的台灣,氣候與不衛生的環境,對國外來的宣教師是一個嚴酷的大考驗。差不多每一個宣教師都有與熱帶疾病-瘧疾、鼠疫、熱病對抗的經驗。

巫瑪玉姑娘來到台灣就在當時的彰化醫館,與創立醫館的蘭大衛醫生夫婦一起,因為她在英國是外科的護士,所以就在醫院的開刀房工作。

隔年1934年的六月,這個時候是台灣最濕熱,傳染病、熱病、鼠疫最嚴重的季節。也是巫姑娘她在台灣的第一個夏天。無法適應濕熱的氣候,水土不合,加上開刀房的工作多又沉重,所以感染到熱病。病情變化的很快,很嚴重,蘭醫師夫婦日夜照顧還是沒有起色。

在巫姑娘最後彌留的時刻,蘭醫生娘在病床邊問她:「你要回去英國嗎?」她虛弱的搖搖頭。6月28日巫瑪玉在彰化離開人世,來到台灣只有短短的九個月,只有短短28年的生命。巫姑娘後來葬在台南的基督教公墓,在她的墓碑刻著幾個字:「因為愛,不願離開,永生同在。LOVE THAT WILT NOT LET ME GO:LIFE THAT SHALL ENDLESS BE

這個令人心痛的故事並沒有就這樣結束。

巫瑪玉的父母接到自己的女兒剛去台灣沒多久就過世的壞消息,可以想像他們心裡的悲傷苦楚,心裡有多麼的痛。

讓我們台灣人想不到的是,巫姑娘的父母在英國募款,買了當時最新的,手術房專用的無影照光燈來送給彰化醫館。這也是當時全台灣的第一台無影照光燈。

父母知道自己的女兒到死也不願離開台灣,所以將他們對女兒的思念與愛,用這台無影照光燈來延續女兒對台灣人永遠的愛,也成為耶穌最大的誡命,寡婦奉獻全部的最佳信仰典範。

德蕾莎不只說「給到心痛」,她還說:「假如你給到心痛,愛到成傷,你會發現,傷沒有了,卻有更多的愛。」

這是一個逆理,盼望我們藉著寡婦二個小錢安靜沉默的奉獻,以及早期宣教師們為台灣留下愛與希望的故事,願意學習宣教師的信仰典範,不再先計算得失損益,不再是習慣看重數字與掌聲,願意學習如何給,再給,不斷地給,甚至因為給到心痛,卻有更多的愛與信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