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生命的糧與約(一)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以西結書36:25-27﹔約翰福音六章32-35節

前言:

為迎接「聖靈降臨節」的到來,本文以<生命的糧與約>為題,旨乃要藉此說明靈命與生命之關係的重要,同時喚起大家堅守與上帝所立的永恆之約。

「聖靈降臨節」乃繼「復活節」與「聖誕節」之後,基督教會的第三大重要節日。「聖靈降臨節」時,大部份的基督教會都會舉行聖餐和洗禮儀式,同時掛上紅色的旗幟,藉以象徵聖靈的火焰從天而降,生命因它得力,福音得以廣傳。可惜的是,「聖靈降臨節」常被人所忽略!

按教會節期的排列,「復活節」之後的第四十天為「升天日」(Ascension Day),第七個星期天為「聖靈降臨節」(Whitsunday),也就是耶穌復活之後的第五十天,因而又稱為「五旬節」(Pentecost),其名稱乃源於希臘文的 Pentekoste(第五十之意),其意義則在紀念復活節後第五十天,門徒聚集耶路撒冷時,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使基督教會因著聖靈的能力和恩賜得以誕生和建立。門徒藉著上帝所應許和賜下的「聖靈」得著宣教的動力後,基督的福音便開始從耶路撒冷傳揚起,後來到達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地區,最後直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因此,「聖靈降臨節」又被稱為「教會的生日」。

根據第四世紀末,西班牙女修道士以塞利亞(Ethria)在她所寫的《朝聖記》(Pilgrimage of Ethria)中所述:「當時在耶路撒冷的教會已經開始慶祝聖靈降臨節了。」由此端見,「聖靈降臨節」的相關紀念活動,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已經開始。

一.糧與約的生命見證

不久前,參加了一場神學院同班同學母親的告別禮拜,同時為遺族致上慰詞。同學的母親享年79歲,因信仰堅定,被教會設立為名譽長老。早年,故人的先生雖曾婚姻出軌,使得她在生活上遭受到相當大的挫折,但她仍勇於面對,將一切的苦情「哭賴」給上帝,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反而在苦情當中走出陰霾,拉拔四個孩子長大,還將其中的一位兒子獻給上帝,成為傳道人。由於故人一生熱心事奉上帝,為人謙和,堪稱信徒的典範。為此,主持告別禮拜的牧師在證道中,特別以聖經中的多加、亞拿、西緬、哈拿、瑪利亞、亞居拉和百基拉作為比擬,且一再地強調:「她是位信仰的導師、代禱的勇士、信徒的模範、敬神愛人的人。」事實上,我也曾感受過她的愛和代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她不但深信賜福的源頭來自於上帝,而且還堅守「尊主為大、主居首位」的原則,每天清晨四點鬧鐘一響,立即起床靈修和禱告,數十年如一日。禱告中,她經常向上帝訴說心中的願望,就是能夠讓她在睡夢中,毫無痛苦的安然回到天家。當她將此事告訴兒子時,身為長老的兒子,還對此感到存疑!但她仍不斷以全然的信,向上帝祈求。結果,上帝果真聽了她的禱告,在身體硬朗,毫無病痛,甚至健保制度實施以來,連健保卡都未曾用過的情況下,如她所願,於2003年5月21日凌晨4時5分,在睡夢中,安然的被上帝接回天家。

故人之所以享有這等安然歸天的福份絕非偶然,主要的關鍵,乃在於她一生以上帝的話語為生命的糧食,且謹守她和上帝所立的約,始終沒有一天改變過。

二.生命之糧

英國倫敦有一世界著名的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 Tussaud’s Waxworks),堪稱是世界各國蠟像館中逼真度最高的一所。在英國進修時,我曾和同學前往參觀,深受那栩栩如生的蠟像所吸引。該蠟像館在美國、香港、荷蘭等地共設有五處分館。有資格被雕為蠟像而擺設在蠟像館者,大概都是:「因為『成功』,所以『出名』。因為『出名』,所以有『代表性』。因為有『代表性』,所以『值得』在蠟像館內展出。因為『值得』在蠟像館內展出,所以『出名』。因為『出名』,所以『成功』。」裡面不但有已故的邱吉爾、鄧小平、瑪麗蓮夢露、黛安娜王妃,還有仍然健在的英國皇室成員、柯林頓等世界名人,就連被打入冷宮,存封已久的二次大戰罪魁希特勒,也重新被搬出來展示。雖然蠟像館內雕像宛如「複製人」一般,教人難以分辨是真是假,但畢竟這只是雕像,供人參觀,並沒有生命,更不用說是靈魂了!

人的肉體要存活,必須倚靠糧食。人的精神要健康,也必須要有糧食。人要得著豐盛的生命,糧食一樣不可或缺。當然,前者是指維繫肉體健康的「食物」;中間乃是能讓生活充實的「知識」;後者則為能讓生命得著豐盛的「靈糧」。人活著之時,三者皆相當重要,缺一不可。然前面兩者的「食物」卻是短暫的,隨著壽命的終結,人們就不再需要食物和知識。反倒是靈糧得以讓靈魂永不止息。

當然,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外表那血肉之軀的美醜,重要的是上帝所賦與屬靈的生命。儘管人的肉體在大限來臨時,必須面臨死亡,但藉著信靠那賜生命的主,人的靈魂將永不止息,還能永遠享有榮耀尊貴的生命。可惜的是,人在尋求滿足「肉體糧食」的同時,卻常忽略「精神糧食」的重要,甚至疏忽了那能使生命更為豐盛、永不止息的「靈命糧食」。

耶穌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曾經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讓人大開眼界,但眾人只著重神蹟與肉身的關係,卻不曉得全然信靠的重要。耶穌施行這項神蹟後不久,跟隨的人提要求,盼望耶穌再行類似昔日以色列百姓在曠野時期,透過摩西的禱告,天降嗎哪的神蹟給他們看。耶穌聽完後,乃回答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翰福音六章32-35節)

耶穌向眾人說明自己是生命的糧後,又進而指出:「我就是生命的糧,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因此,猶太人彼此爭論說:『這個人怎能把他的肉,給我們吃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永活的父怎樣差我來,我又因父活著,照樣,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著。這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吃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不像你們的祖宗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約翰福音六章48-58節)

耶穌訴說自己真的是生命之糧,並指出祂的肉真的可吃,祂的血真的可喝。事實上,耶穌並非真的要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而是要以此來象徵接受祂的代贖者,便可得著祂所賜永遠的生命。質言之,耶穌的血和肉是為拯救世人而獻上的,人必須迎接主耶穌進入內心,領受這血和肉的代贖,才能得著永遠的生命。

我曾在《硬對vs.應對》一書中的<生命與壽命>文章中談論過:「洗禮是『生命』的改變,而非『壽命』的延長。洗禮不是剔除百病的儀式,而是在神人面前的信仰告白,是一個全新生命的開始。」這也就如同耶穌所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章10節b)耶穌所說之「豐富的生命」,乃指連結於上帝那永生的「生命」,而非有限肉體的「壽命」。(本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