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為明天留空間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耶利米書九章 10 節;以西結書三十四章 18 節

前言:

正當全世界為了石油大漲、通貨膨脹等問題而憂心不已時,相信大家也都從世界各地頻傳的天災地變中,感受到地球暖化與環境的問題,已到難以收拾的地步。過去幾年,我們已經談過許多攸關環保的議題,基本的觀念大家也都清楚明白,然而為了人類所賴以維生的地球所面臨之危機,我們還是得再一次從信仰的角度來探討這項重要功課,好為明天預留生存空間,讓我們自己和子子孫孫,都能繼續享受上帝所賜的地球。否則,大地被人們破壞到臨界點,而無法繼續承載時,必會大力反撲,而帶來災難與浩劫,人類將失去立身之地,走向滅亡。

教會為何會以環境為題,透過禮拜來呼籲大家共同關懷大地,為人類的明天預留空間?從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所言:「如果你多方的傳福音,但絕口不談特別屬於你那時代的問題,那麼,你便完全沒有傳揚福音。」及被譽為「為知識分子解惑的當代先知&基督教福音派的護教大師」的德裔美國基督教思想家之長老教會牧師,法蘭西斯‧薛華( Francis August Schaeffer,1912-1984 ),曾在其 1970 年代所撰寫的<污染與人的死亡 – 基督教的生態觀>一文當中,對當代的基督教會發出挑戰所述:「當教會錯過搶救地球的機會時,我們同時也錯失向二十一世紀的人傳福音的機會,而這也正是教會在我們這世代裡顯得無足輕重、軟弱無能的主要原因。」便可得知。端見,若教會不針對當前人類社會所遭遇到的問題發出聲音,並提出反思和解決之道,將會如同馬丁路德和法蘭西斯‧薛華口中所形容的:「沒有完全傳揚福音」、「無足輕重、軟弱無能」!

一、大地的呻吟聲

1964 年1 月18 日 晚間8 時 4 分所發生震度芮氏規模 6.1 的白河大 地震, 是我個人出生以來,所遇到有印象的第一次地震。由於我的故鄉台 南縣善化鎮,離震央白河鎮不遠,因此搖晃得非常劇烈,地震發生時,地底所發出的地鳴聲音,讓人聽了害怕不已。雖事隔久遠,然至今仍記憶猶新。

白河大地震發生時,我家仍處台灣傳統大家庭的階段,全家大小二、三十口人一起住在三合院裡面。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家人剛用過晚餐,由祖父帶領完例行的家庭禮拜不久,大家準備接續晚間的工作時,突然一陣天搖地動,只見家人全都驚慌失措的往外跑,記得父親還抱著已經睡著的弟弟直奔門外。由於餘震不斷,沒人敢進屋內睡覺,連進入屋內拿東西,也都不敢久留,全家人只好在三合院的「門口埕」搭起好幾座帳棚,在帳棚內睡了好幾天,直到餘震消失為止。

長大之後,雖陸續遇到過好多次地震,而且神學院畢業後,到花蓮牧會時,也曾親身經歷過好幾次的地震,但除了 1964 年的白河大地震外,始終沒有任何一次地震能讓自己印象特別深刻的,直到 1999 年 9 月 21 日 凌晨 1 時 47 分,台灣發生了芮氏規模 7.3 (美國地質調查局測得地震矩震級定為 7.6 )的九二一大地震後,才又真正感受到地震的恐怖,而留下無法磨滅的記憶。

自從人類踏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可謂天災連連,而且一年比一年更為嚴重,死傷的人數也逐年增多。光是這幾年所發生的南亞海嘯、歐美國家的水災與風災、非洲伊索匹亞的乾旱、台灣的九二一大地震,無不讓人驚恐不已。這些災難之後,最讓人感到恐懼的天災,莫過於 2008 年 5 月 3 日 緬甸的強烈「納吉斯」熱帶風暴。這場風暴,在一夕間造成了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死傷人數至今仍難以估計。除了天災之外,更為可怕的是, 2008 年 5 月 12 日 下午 2 時 28 分所發生芮氏規模 8 的中國四川大地震,還有 5 月 30 日 芮氏規模 6.1 的冰島大地震等,從死傷的人數和受損的房屋已讓人驚覺到,地震發生的規模,不但一次比一次大,傷亡人數也一次比一次更為慘重。

雖自己沒有親身經歷到這場災難,但從電視報導上,我們看到且同時聽到山崩地裂所發出的「呻吟聲」和罹難者家屬肝腸寸斷的「哭泣聲」。若情況不設法解決,不久的將來,大地的呻吟勢必會越來越大聲,反撲的力量也會日漸增大,人們的哭泣聲也會越來越悽慘。面對這樣的情境,路德宗的生態神學家拉里芮穆森( Larry Rasmussen )所說過的肺腑之言:「所有拯救地球的努力,都必須以側耳聆聽人類的哭泣和大地的呻吟作為起點。」正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的提醒。

二、燒山毒窟,萬代孤窟

上帝是大地的「創造與主宰者」(見創世記一章 1-26 節);人類是被託付的「看守與管理者」(見創世記一章 27-28 節&二章 15-17 節)。雖人類有「看守與管理」的責任,但並沒有被賦與大自然的「所有與主宰」權,並不能越俎代庖。質言之,大地的所有權在於上帝─是主;人類只有使用權─是客,人不能本末倒置,為所欲為,破壞大地,使大地受傷而發出呻吟。否則,將會如同台灣離島的澎湖,所流傳的這一句諺語:「燒山毒窟,萬代孤窟(無後嗣)」一樣。(其意乃指,那些只為現實利益,不顧他人和來日而放火燒山,在水中毒魚的自私自利者,將會是人世間受報應最悽慘的人。)

看到澎湖的這句俗諺,讓我想起,不久前,開車前往二女兒所就讀的學校參加她的護士加冠典禮時,在來回不到四十公里的路程中,竟然於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連續兩次看到了不同轎車的駕駛人,從車內丟出煙蒂和檳榔渣的畫面。更讓人不解的是,沿著中山高速公路開上 88 號公路時,前面有一輛休旅車沿路不斷的撒冥紙,使得高速公路冥紙飛揚。目睹這樣的情景,只怪自己沒有隨身帶攝影器材,將之拍下,拿到環保局檢舉!類似的情形,相信大家應該屢見不鮮。基本上,亂丟垃圾的舉動,不只是道德的問題而已,更已經是觸犯到環保的法令問題了!當然,也違背了信仰上的「看守與管理者」之責任。

除了上述所提的個人舉動外,當今只求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專注於經濟成長率時,亦往往不願意對生態公義與環境破壞的問題負責任,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是美國與中國,因世上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美國,既不簽署「京都議定書」( Kyoto Protocol ),(註:《京都議定書》是 1997 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由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參加國三次會議制定的。其目標是「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進而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京都議定書》又可譯為《京都協議書》、《京都條約》,全稱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 UNFCCC )的補充條款。
以上資料來源乃引自《維基百科》-<京都議定書>之條文)也不從條約退出。美國認為:「京都議定書是一個險惡的計劃,它或者會延緩世界的工業化民主進程,或者會把財富以『全球社會主義』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除美國之外,連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也背棄了原有的理想,一味想要追求經濟發展,而工廠林立,成了世上溫室氣體排放第二名的國家,但中國卻被排除在京都議定書的限制之外。

基本上,美國政府把經濟和利益擺前面,將地球的永續經營擺兩邊,已受到世人的詬病。這些只顧自己的經濟利益,而不管他人死活的作法,真有如先知以西結所所形容的:「你們這些肥壯的羊,在美好的草場吃草,還以為小事嗎?剩下的草,你們竟用蹄踐踏了。你們喝清水,剩下的水,你們竟用蹄攬混了。」(以西結書三十四章 18 節)相同,肥壯的羊因著本身的健壯,不只可以先享美好的草場與乾淨的清水,享用後竟將之踐踏攪渾,以致其餘的羊無法不能享用好的水和草,這樣的人必會被剷除。若情況繼續下去,地球將會如同以色列人犯罪之後,不知悔改,下場將會如耶利米發出哭泣聲所控訴的:「我要為山嶺哭泣悲哀,為曠野的草場揚聲哀號;因為都已乾焦,甚至無人經過。人也聽不見牲畜鳴叫,空中的飛鳥和地上的野獸都已逃去。」(耶利米書九章 10 節)一樣,人類所賴以為生的地球,將淪為焦土,變得荒涼可憐。

三、讓地球永續發展

基於人類居住環境衰變問題的叢生,聯合國於 1972 年 6 月 5-16 日,曾假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了為期十二天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 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將地球的「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列為世界各國對地球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希望世人能共同對地球資源妥為規畫、管理與經營。會議中,與會代表共同草擬一份《人類環境宣言》 (Declaration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並一致建議聯合國應當設立「世界環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藉以喚起世人重視環境的問題。同年 10 月,在第 27 屆的聯合國大會中,果然全場一致,無異議通過將每年的 6 月 5 日 設定為「世界環境日」之決議。

「世界環境日」設立之後,世界各國無不共襄盛舉,決心讓人類所共同居住的地球能「永續發展」。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也在 1996 年的第 44 屆總會通常年會中正式提案,建請將每年六月第一主日,即離聯合國所訂「世界環境日」最近之主日設立為「環境紀念主日」,好讓所有的信徒能透過禮拜,為人類毫無節制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擺上懺悔與禱告,同時一起響應與推動環境與生態的關懷事工。

這幾年來,長老教會的確為「環境紀念主日」投入不少心力,也出版過許多相關的文章、書籍、手冊和光碟片。無奈的是,縱使環保人士大力呼籲「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教會也一再地提出,我們應忠於上帝所託,做好地球管家的角色,但人們卻本末倒置,成了主人,疏忽了上帝的託付,仍我行我素,只顧發展經濟,忘記了讓地球能夠「永續發展」的重要功課,而使得大地發出呻吟之聲,進而強力反撲。

推動環保與生態公義不遺餘力的陳慈美老師,於<生態與靈性>一文當中特別提出呼籲,民眾除了當落實環保人士所提出的「 4R 行動」( Refuse- 拒用、 Reduce- 減用、 Reuse- 重覆使用、 Recycle- 回收再生)來作為環境生態的因應之道外,她還提出更深一層的「 4R 理念」,以期解決環境生態上所面臨的困境:

1 、悔改省悟( Repentance ): 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不只是政府和企業家的責任,
我們必須明白自己也是「共犯」,你我都有份,因此,我們要悔改省悟,徹底檢討貪得無厭的心靈如何塑造出今天的生活習性。

2 、心靈復甦( Rebirth ): 不再只是裝飾生活的外表,更要以憂傷痛悔的心清潔我們的內在,追求更深刻的生活內涵層次,並促使「生態公義」在台灣實現。

3 、減低消費( Reducing Consumption ): 「用了就扔」只暴露我們的膚淺與暴發戶式的野蠻,「新鮮享受」更證明了我們的無知與扭曲了的價值觀。我們要重拾惜福愛物的美德,並學習按照聖經的教導,切實地過「簡樸生活」。

4 、參與再造( Reconstruction ): 在瀕臨毀滅的居住環境裡,不再只是眼不見為淨,將垃圾由明化為暗;不再只是旁觀者,或只會批評政府和企業界,而是要親自投入參與環境再造的行動中,參與建立具本土特質的「土地倫理」。

結語:

嚴酷的天災和地變,摧毀了無數的生命和家庭,身為人類的我們,著實感同身受大自然反撲所帶來的傷痛。雖這些重大的災難帶給我們難以訴諸筆墨的痛苦
,然每一次的災難,其實都是上帝給予我們再次思考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之契機。

面對大地反撲的災難時,願我們能夠瞭解,人類的生命是何等脆弱,也願我們一起共同學習與落實和諧於自然、節約能源、過儉樸生活的功課,好為明天預留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