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改革中教會 — 羅馬書十二章1-2節 — 林壽陽牧師

  • 林壽陽牧師

聖經:羅馬書十二章1-2節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一、前言:

我小時候就在新興教會讀主日學,主日學有分少年班(國小)、青年班(初中),高中以後是師範班。師範班結業之後,我被分派為主日學老師,一開始大部分都是擔任助教。高二的那一年(1964),我就參與德生教會野外主日學的服事。當時德生教會剛開設,是在一間透天厝做禮拜,那時是邱天登牧師在德生教會牧會。每個禮拜日下午我們就到這附近,招聚一些小朋友,教唱兒童詩歌、講故事、分卡片。如此算起來,我是在56年前就已經參與德生教會的服事。我從小就在新興教會讀主日學,參與青年團契的服事。大學畢業當兵退伍後回到高雄,在台灣塑膠公司服務,也繼續在新興教會服事。35歲時,公司把我調到台北總公司,我就搬家到台北,參與七星中會城東教會的服事。48歲受呼召決志,想要全時間奉獻到農村宣教。50歲的時候投考台灣神學院,52歲在台塑辦理退休,全時間讀神學院。55歲神學院畢業後受派至嘉義中會鹿滿教會(嘉義縣竹崎鄉)服事,一直到70歲盡程退休,然後搬回來高雄。

今天是文字傳道紀念主日,我代表台灣教會公報社來向德生教會的弟兄姊妹們請安、道謝,非常感謝大家對公報社以及文字傳道事工的關心,還有為我們禱告、奉獻。

二、本文:

1.宗教改革:

今天10月31日,在歷史上今天是很重要的一天,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他將九十五條論點(Ninety-five Theses)貼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門,抗議當時教會腐敗、墮落、錯誤的行為,然後他站在自己所貼的九十五條旁邊,接受看到抗議文的人公開的質問、辯論,如此打開了宗教改革之門。

後來有人就整理了宗教改革的精神,主要有:1.因信稱義2.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權威(唯獨聖經)3.萬民皆祭司4.上帝的主權(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1因信稱義:

羅馬書1:17說:「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人來到上帝面前承受恩典,完全是藉著信心來領受,不是什麼功德。我們是以完全的罪人之身份來到上帝面前,因此我們所領受的是完全的恩典。藉著信,我們被稱為義,「主詞」是上帝,人是「受詞」。上帝主動來找到我們,不是我們去找到了上帝,而是我

們被上帝找到了。藉著信,我們被上帝稱為義,這是極大的恩典。當時,贖罪券的問題,不只在於斂財、貪污、腐化,更是將上帝的恩典轉化成贖罪券上面的金額,上帝的恩典變成是可以用金錢來交易,只要有錢就可賺取恩典(買到恩典),「因信稱義」變成了「因行稱義」、「因錢稱義」。所以當時的信仰前輩看到這些錯誤,就很勇敢的站出來,將許多教會的狀況一起提出來,希望能夠公開討論,來讓真理更加顯明。

2)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權威:

當時的教會不希望信徒自己讀聖經,認為教宗才是教會的最高權威,有發生任何爭論的話,就都以教宗說的為準。不管教宗所說的是否違背了聖經的教訓,也不管教宗對發生爭論所做的裁決,是不是有依據聖經的準則,只要是教宗說的就都是對的。這當然不對啊!所有「說」、「聽」、「行」上帝話的地方就是教會,教會是一個動態的場所。牧師講道若是沒有宣講上帝的話,那只不過是在禮拜堂裡演講而已,並不是講道。所以我們要好好讀聖經,聖經是信仰的最高權威。公報社有做很多文字傳道事工,可以幫助我們來研讀聖經,例如:新眼光讀經手冊及「充滿我(聖經填空題)」、少年新眼光、耕心週刊、甜蜜親子報等等

3)萬民皆祭司:   

「祭司」是指帶領人來敬拜上帝、認識上帝救恩的神職人員。當時的信徒若想要向上帝祈禱,就要去找神職人員,然後神職人員會為這位信徒祈禱。若是人犯錯,想要求上帝的寬恕,也要找神職人員,向他們表明自己所犯的錯誤,然後神職人員會奉上帝的名赦免信徒所犯的罪。 如此,神職人員演變成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他可以赦免人,也會祝福人,好像是信仰的權威者。

宗教改革提出的理念並不是這樣,而是任何一位信徒都是傳福音的人,也是福音的見證者。任何一位信徒,都可以直接向上帝祈禱,向上帝祈求赦免,也可以向上帝祈求賜福,每位信徒都需要傳福音,也有權帶領人來接近耶穌的救恩。傳福音並不是神職人員的特權,而是所有信徒都應該負的責任。

4上帝的主權(一切榮耀歸於上帝):

仰望上帝,不看人,有基督的生命,記得將一切榮耀歸給上帝。我們不是為了誰來做工,也不是為了人的誇獎來做工,我們做工是為了主來做工。要尊主為大,只有仰望上帝,不是看人,不是看環境。若看人,有時會跌倒,專心看上帝我們就能穩固堅立。

但是,人真的很軟弱,常常為了人的緣故,影響我們對上帝的服事,有時我們不小心講了一句話,那句話對另一個人造成傷害,那人可能就會因此放棄救恩,這是很大的損失。我們要有健康的心志來服事,認清自己是服事上帝,不是服事人,上帝是我們的主人,凡事尊主為大,榮耀歸給上帝。哥林多前書10:31「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甚麼,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

2.改革中教會:

我們非常有福氣,在500年前有一些宗教改革家看到教會的錯誤,就提出糾正,讓我們今天能明白因信稱義的道理,知道讀聖經的重要,聖經是信仰最高的權威,也知道我們是祭司,要帶人來親近主。

加爾文主張要全面按照聖經來改革教會,這成為他在日內瓦進行宗教改革的標誌,後來這個特色成為加爾文傳統教會的名稱,叫做改革宗(Reformed Church),改革就好像我們現在說的「更新」、「復興」。因為十六世紀的時候,加爾文在日內瓦領導的宗教改革,是帶有很強烈的改革意識,這些教會就稱做「改革教會」。加爾文原本並沒有想要創設教派,他只是在追求真理,將教會一些不合真理或有偏差的部份做調整、改革,這個改革是「進行式」的,當加爾文傳統的教會被稱做Reformed Church的時候,可能會讓人以為這只是「有改革傳統歷史的教會」,其實應當強調的是「繼續改革中的教會」,中文翻譯的時候,將「改革教會」翻譯成「改革宗」,好像將改革看成是傳統,其實應該是要叫做「改革中」,比較能凸顯出繼續改革的特色,因為改革並不是死的傳統,乃是活潑並且是持續進行中的行動。

羅馬書12:2「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新版的台語翻譯是:「呣通互世俗同化,顛倒著互上帝給恁改造,心志得著更新,互恁通辨別什麼是上帝所歡喜,看做好,閣完全的旨意。」

「心意更新而變化」是說,我們是改革中的教會,要有靈命更新,隨時反省檢討自己,要辨別什麼是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要做好祭司的角色,就需要勤讀聖經,這是每天要做的,是每天都在改革,是「改革中」(進行式…)。

3.宗教改革因為文字而傳播:

很多人在研究為什麼宗教改革會成為一種運動,本來馬丁路德並沒有想要成為一種改革運動,當時因為有「印刷術」的發明,所以他的主張能夠被寫下來,之後大量印刷出來,就很快讓各地方的人看到,才會引起如此大的回應與討論,改革教會的潮流就一直發展下去。所以我們回頭看這段歷史,也知道文字、印刷、傳播是很重要的,上帝讓我們能識字,並用文字記載歷史,用文字傳達自己的思想,用文字寫出自己的作法,再加上科技的進步,讓傳播又更快速。以前有印刷術,現在進步到「影印」,又發展到網路,所以文字傳道事工的效果,是越來越明顯,文字傳道事工的重要性就越來越被重視了。

台灣教會公報社就是在做這樣的事工,有出版屬靈書籍、聖經註釋、福音單張、也有影音的製作(例如,在youtube上搜尋「特色教會觀摩19壽山中會德生教會」)等等,懇請大家繼續關心文字事工的服事,也大家參與文字傳道事工。

三、結論:

在宗教改革紀念日,又是文字傳道紀念奉獻主日的今天,我們要感謝多位信仰的前輩,在500多年前,有敏感的眼光,看出當時教會的軟弱,有一些行為是不合聖經的準則,不符聖經的教導,他們勇敢提出指正,加上當時的科技(例如印刷術),讓這些主張、論點,能在歐洲廣傳,形成宗教改革運動。我們今天能享受宗教改革的成果,我們要繼續這樣改革的心志,心志得到更新,時時檢討反省自己,讓我們可以辨別什麼是上帝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就是要讀聖經明白上帝的話,且能遵行上帝的話,也要反省,看我們有沒有盡祭司的責任,領人來親近主,為人祈禱,為文字傳道事工來祈禱。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繼續改革,日日更新,所作所為能榮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