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拆除心中之牆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以弗所書二章13-18節;約翰一書四章19-21節

引言:
2013年6月21日,長老教會南區松年大學於高雄大八飯店舉行聯合畢業典禮時,松大總校長黃德成牧師以<拆毀心中的牆>為題,並引用以弗所書二章13-18節作為講道的主題經文,與全體畢業生及在場的家屬和來賓分享。其所分享的內容不但豐富,且生動有趣,對每一個人都很受用,自己聽完之後,也深感獲益良多。

畢業典禮不到三個月,松大總校長所分享的信息言猶在耳,然台灣的政壇,卻發生了總統發動對立法院長向法務部長關說司法案件的指控,在短短的幾天之內,總統便以「關說」為由,撤除其黨籍,並藉著國民黨的政黨機制,除去其立法院長的職務。事件發生後,台灣的輿論與民調,無不口徑一致的指稱,這是一場總統與立法院長的「政治鬥爭」,同時將之喻為「九月政爭」。

基本上,台灣的政壇會在突然間出現如此重大的政治風波,想必總統與立法院長之間,應早已存在著高且厚的心牆,才會造成今天的結果。為能站在信仰的立場上,針對此事進行反思,本文將引用松大總校長在聯合畢業典禮的主題,以<拆除心中之牆>為題提出分享,期盼對大家、對台灣社會,都能有所幫助。

一、無形的心中之牆
「城牆」是古時候經常所見的建築物,即使是現在的社會,「圍牆」亦處處可見。然無論是城牆或圍牆,除了是一種主權的象徵之外,更為重要的功能和意義,乃在於分別、維護、隔離、阻擋、防禦、關閉等。當然,世上除了有形的圍牆與城牆之外,人與人之間,也會因為嫉妒、紛爭、怨恨、憤怒、苦毒等,存在著不少圍牆,而使得問題重重。

相信每一個人在成長、求學、工作,及在家庭和社會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多少都會因為生活習慣與價值觀的不同而出現問題,有時,還會在爭奪名、利、權和面子與裡子的情況下,出現摩擦,進而結下樑子,甚至成為不共戴天之仇的仇家。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往往會為了防禦與自保,甚至為了找機會攻擊對方,在心中築起一道很高的「圍牆」,以免受到他人的侵犯;然若受到侵犯時,也可成為發動攻擊之後,遭受他人回擊時的避難處。是的,這種潛藏在心中的「圍牆」,如前所述,往往是因為心中的嫉妒、紛爭、怨恨、憤怒、苦毒等因素所造成。

2013年9月初,台灣的政壇傳出立法院院長為民進黨立院黨鞭的司法案件關說,打電話給法務部長,被特偵組監聽察覺,為此,檢察總長連夜進入 總統官邸,向總統報告。不久之後,總統隨即示意特偵組召開記者會,昭告天下。消息經媒體披露後,舉國譁然,法務部長在府院二度逼辭下,黯然下台;惟立法院長此時正好出國,前往馬來西亞,無法針對此事提出回應。因此,媒體記者只好直接採訪與關說案件相關的法務部長、高檢署檢察長及承辦檢察官等人。

幾天之後,立法院長於晚間回到台灣,隨即在桃園機場召開記者會。記者會上,立法院長乃信誓旦旦的表明,他必須維持民主法治和國會的尊嚴,並強調自己沒有關說,也沒有干預司法。他還澄清,致電法務部長及高檢署檢察長,其目的就是要提醒法務部及高檢署依法不要有濫權上訴的情形,並沒有要求不要對涉案者上訴。所以,他與法務部和高檢署兩位首長的通話並非關說。為此,他還指控特偵組羅織罪名,是違法和違憲的。

記者會後,檢察總長與總統府紛紛召開記者會,反駁立法院長的說詞,並強力抨擊其涉及司法的關說,連總統也不甘示弱的親自召開記者會,痛批「立法院長的不適任,若國民黨不能作出撤銷黨籍以上處分,並解除其不分區立委的資格,等於是默許司法尊嚴被踐踏。」由此看來,總統似乎要院長「知所進退」,主動辭去不分區立委和立法院長的職務,為國會和國民黨保留最後一絲尊嚴。但事情發展到最後的結果,立法院長不但被國民黨的考紀會開除黨籍,而喪失不分區立法委員的資格,連院長的寶座也一併被剝奪。當然,立法院長也不是省油的燈,仍訴諸法律途徑救濟,向台北地院提出假處分,台北地院則作出裁定,獲准立法院長所聲請的假處分,而得以暫時保留其國民黨的黨籍,及立法委員的身份。

目睹總統與國會議長公開透過媒體正面「交惡」的喊話,並透過「黨紀」的處分,解除國民黨籍、不分區立委,及院長的職務,似乎可以看得出來,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造成,兩人和彼此的陣營心中,必定有一道很高的圍牆,且有很深的心結,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其實,現在的台灣,除了政壇上的政治人物,存在著許多心牆之外,族群、階級、文化、性別之間等,也存在著諸多無形的心牆,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阻隔與仇恨,造成彼此的偏見與敵對。若不拆除,彼此之間,何時會出現問題,真的非常難以預料。

談論至此,使我想起,松大的總校校長在證道中,曾說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他說,他曾到過許多所松年大學演講,也問過不少松大的學員一個問題,即,「心中都沒有所恨的人,請舉手?」結果,問了好幾位學員,卻都沒有人舉過手。一次,竟有一位已經高齡九十幾歲的阿公,高高的舉起手來,並大聲的說出:「我沒有!」好奇之餘,松大的總校長除了當場誇獎
他之外,還進一步問他說:「原因何在?」結果,舉手的年邁阿公竟回答說:「我所恨的人,已經都全部死光了!」語畢,全場哄堂大笑。是的,人的一生中,心裡沒有仇恨、沒有心牆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二、有形的軍事之牆
談到「牆」,除了人與人之間,那無形的「心牆」之外,有形的「圍牆」,在人類的歷史,可謂處處可見。其中,最常為歷史與軍事學家所樂道的,莫過於中國的長城、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以及德國的柏林圍牆。這三座都是因為仇恨與戰爭所築起的軍事圍牆,然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衛星、飛彈與航空科技的發達,上述的軍事之牆已經失去了戰爭與防衛的功能,反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

眾所周知,中國的長城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主要由紅磚、石頭等建材所砌成,可謂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通稱為「萬里長城」。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兩千多年來,各朝帝王不斷的延長與修築長城,其目地,在客觀上,乃為了防止匈奴的南侵,藉以保護中原地區百姓的生活安全,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所謂的馬奇諾防線(Ligne Maginot),乃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於法國東部的德法邊境所構築之防禦戰線。結構材料為鋼筋與混凝土,加上防線內部的通道四通八達,裡面有壕溝、寢室、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還鋪設有軌電車通道,因而被比喻為世上最堅固的軍事防禦工事。其目的,乃為防止德軍的入侵。防線之所以會以此命名,主要之故,乃來自當時法國的陸軍部長馬奇諾(Maginot, 1877-1932)。該防線於1929年建造,整體工程直到1940年才告一段落。之後,仍因二戰之故,繼續加強與擴建。

馬奇諾防線長度綿延數百公里,如銅牆鐵壁般的堅固,入侵者相當難以越過,然二戰期間,德軍並未從德法邊境發動攻勢,而是越過比利時,從法比邊界,地形較為崎嶇的阿登高地進入法國。結果,法國因將重兵集結於馬其諾防線而疏忽了阿登高地,使得德軍得以「趁虛而入」,只花六個禮拜的時間,便將法國佔領。馬其諾防線雖然堅固,但卻無用武之地。

柏林圍牆係二次大戰後的冷戰時期,德國分裂期間,東德政府於1961年8月13日開始築起的一道高約4公尺,總長155公里之圍牆,主要之目的,乃在於阻止東德人民逃往西德。築牆之初,東德政府先以鐵絲網作為阻絕,之後,全部改以硬牆分隔。這一道牆,不但成了「冷戰時期」最為具體的記號,還成了世界新聞報導的焦點。此牆存在的28年間,著實造成了許多的人間悲劇,相信大家仍記憶猶新。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位期間,曾多次呼籲蘇聯與東德當局能拆掉這片牆。為此,1987年6月12日,雷根造訪德國時,於布蘭登堡前,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之演說,藉以呼籲當時的蘇聯中央總書記戈巴契夫能正視此事,拆掉柏林圍牆。雷根演講時,大聲的公開呼籲說:「戈巴契夫總書記,如果您想和平,如果您想蘇聯和東歐繁榮,如果您想要自由,那來到這道門前。戈巴契夫先生,打開這道門,推倒這堵牆吧!」感謝的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被人民所推倒。

寫到這裡,我正好看到《基督教論壇報》第3526期(2013.9.07-10)第17版,由在德國萊比錫大學進修的羅頌恩同學所撰,名為<摧毀重建獻上和解祝福-柏林圍牆旁的「和解小教堂」>之文章,內心頗受感動,順便藉此提出其中的一小段作為分享。其文如下:

在東西德邊界一座新哥德式建築的「和解教堂」,是19世紀末建於柏林中央區東北方向的Bernauer街上,在東西兩德尚未統一前,它一直處在東西柏林圍牆(1961-1989)之間的「真空」地帶─無人接近的「死亡區域」。1985年1月22日,邊界上傳來一陣巨響,紅磚砌成的「和解教堂」主體瞬間坍塌,六天後,教堂的八角塔樓也消失在柏林圍牆的天際線。

東德政府宣稱,他們摧毀教堂是為了要確保「死亡區域」是「安全、秩序及乾淨」。但更多人相信,炸毀「和解教堂」的行動是給東德人民和教會界一個警訊;因為從80年代開始,東德地區境內的許多教堂已陸續成為人民「自由」言談與思想的聚集之地。

2000年,在教堂原址上所興建的「和解小禮拜堂」正式完工。「和解小禮拜堂」的氛圍甚美,但它沒有止步在愜意之中,而是慢慢引人進入深處。在那裡,有傷痛、有教訓,也有基督應許的話之於我們的生命。

三、因著基督,拆除心牆
以弗所書二章13-18節記載:「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因他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因為我們兩下藉著他,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保羅會在致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透過書信提出這樣的勸勉,乃保羅要已經信主的以弗所之基督徒回想「從前」,同時思考「如今」。因保羅要他們知道,信主之前,他們是「外邦人」、「未受割禮的」、「與基督無關」、「在所 應許之約的局外人」、「在世上沒有指望」、「遠離神的人」,這情境是何等可憐與絕望。(參見以弗所書二章11-12節)然而信主之後的「如今」,情況已經截然不同。

「如今」,在基督裡,「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以親近上帝」、「因上帝使我們(猶太人與外邦人)合而為一」、「藉著基督的身體,使得自己成為新造的人」、「與上帝和好了」、「傳和平福音」、「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裏的人」,如此一來,我們不但被建造成為「上帝的聖殿」,還成了「聖靈居住的所在」。

從保羅的這段書信中得以清楚看出,保羅以「從前」和「如今」兩種截然不同的境況,來闡述在基督裡的福氣,主要之目的,乃要他們藉此自我省思,並自我比較,因在基督裡,人可因著祂,拆除兩者間的圍牆,合而為一。

保羅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訓示,乃猶太人常自認為他們是上帝唯一的選民,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而以唯我獨尊的國家和信仰主義自居,將外邦人視為低等動物,不願與他們在信仰和文化上有所交流,就是生活上,也以階級來區隔,使得同有上帝形像的人與社會,出現了高低之分,而產生嚴重的隔閡。

不僅如此,猶太人還在耶路撒冷聖殿的院子裡,設立一道防線,即猶太人才可進入的內院中間,有一道石牆隔開,外邦人是不能進入的,如有違背,擅自逾牆或闖進內院,必會被處死。保羅成為基督徒之後,來到聖殿時,就曾親自感受過這樣的待遇。(參見使徒行傳二十一章28-29節:「那七日將完,從亞西亞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殿裏,就聳動了眾人,下手拿他,喊叫說:『以色列人來幫助,這就是在各處教訓眾人蹧踐我們百姓和律法,並這地方的,他又帶著希利尼人進殿,污穢了這聖地!』)

因著這一道有形的圍牆,使得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形成了一座高大的心牆。對此,保羅乃相當不以為然,而特別透過這段經文表明,人若要拆掉心中的牆,必須倚靠耶穌基督,因唯有藉著十字架的寶血,才能拆開。

結語:
無可否認的,每一個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和他人關係的不睦,出現一道怨恨與自我限制的高牆,這道高牆必須靠著耶穌基督來拆毀。當然,成為基督徒之後,還是會因為人性的軟弱,出現心中之牆。然而,要拆除心中之牆,必須藉著時間與禱告,祈求上帝的扶持與幫助,才能拆毀,單靠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有鑑於此,願我們能天天披戴基督,藉以消除心中之牆,實踐約翰一書四章19–21節所給予我們的教導:「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