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心想事成 — 戴智彰牧師

  • 戴智彰牧師

經文:列王記下5:1-3,9-14

秘書恭謹地把名片交給董事長,一如預期,董事長不耐煩地把名片丟回去,很無奈地,秘書把名片退回去給站在門外看盡尷尬的業務員,業務員不以為忤地再把名片遞給秘書,「沒關係,我下次再來拜訪,所以還是請董事長留下名片。」

拗不過業務員的堅持,秘書硬著頭皮,再進辦公室,董事長火大了,將名片一撕兩半,丟回給秘書。秘書不知所措地楞在那裡,董事長更氣了,從口袋拿出十塊錢,「十塊錢買他一張名片,夠了吧!」豈知當秘書把那張被撕毀的名片和十塊錢遞還給業務員時,原以為他會很傷心難過掉頭離開,相反的,業務員卻很開心地高聲說:「請你跟董事長說,十塊錢可以買二張我的名片,我還欠他一張。」隨即再掏出一張名片交給秘書。突然,辦公室裡傳來一陣大笑,董事長走了出來,「這樣的業務員不跟他談生意,我還找誰談?」

業務員都希望把生意談成,然而許多人卻連進門的機會都沒有。在此,我們看見一個鍥而不捨的決心,我想這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聖經記載了一個元帥患了痲瘋病得醫治的故事。這元帥名叫乃縵,是亞蘭王的愛將。「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王下5:1)。乃縵真的希望改變,他也付出了努力,所以,最後他得了醫治。

許多人喜歡用「心想事成」來彼此祝福,這的確是一句好話。表示我們可以如願以償,改變現況,達成夢想,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在這裡我們一起來經歷這個從「心想」到「事成」的過程。

一、決心比一切都重要
「痲瘋病」又名「癩病」,是一種侵犯皮膚及週邊神經之疾病,由痲瘋桿菌所引起,1873年由挪威的韓生醫師(Dr. Hansen)發現。人類是最主要之傳染源,而上呼吸道是主要入侵之途徑,其潛伏期約為三至五年,最長可達四十年之久,百分之九十的人有自然免疫力。痲瘋病的主要症狀為所侵犯神經支配區皮膚之感覺消失、神經踵大、皮膚也會呈現特別形狀。

很特別的是,痲瘋病人對「痛」沒有感覺,也就是「不會痛」。我們可能會認為「不會痛」真好,但事實不然。痲瘋病人的手足四肢會漸漸腐壞,但就是感覺不到痛的存在。我在保羅.班德和菲利普.楊腓力(Paul Brand & Philip Yancey, 1996)所著的《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Pain – The Gift Nobody Wants)書中發現一件驚訝的事。有一個小女孩在遊戲中居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頭,把指頭當成彩色筆,在紙上畫畫,她一點也不會感覺痛。作者曾經一度以為自己也受到感染,因為他的下半身感到麻木。他想這下慘了,人生突然陷入愁雲慘霧之中。隔天,他索性拿起一支針往腿上用力一刺,「啊!」他大叫了一聲,「哇,好痛。」但是痛得好舒服、好平安。於是,他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會痛的感覺真好!」

聖經中記載亞蘭的元帥乃縵也得了這種沒有「痛」感的病,所以,當他家中的以色列小女子給他建議時,他立即向亞蘭王報告此事,希望可以前往以色列就治。乃縵在這件事情上展現了積極的態度,為他得醫治踏出最重要的一步。開始就有希望,正如德國詩人歌德(John Wolfgang Von Goethe)所說:「舉凡你能做的事,即使只是夢想,你也應大膽開始,膽識本身即含有才氣、力量與神奇。」

大家都渴望成功,希望有朝一日能完成夢想。但有人成功,有人失敗。這其中當然存許多的因素,而最大的因素應在於對成功的渴望程度。黑幼龍(2001)在《創造自己的機運》中提到他1987年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接受卡內基訓練時,他的一位同學是來自附近美國海軍航空基地Miramar的飛行員。他是F-14雄貓式戰鬥機的飛行員,後來當他知道黑幼龍在台灣曾主持「新武器大觀」電視節目後,就邀請他去海軍航空基地參觀。

參觀的途中那飛行員說,「在飛行訓練過程中,有些人一開始就被淘汰了。另一些人飛過一段時間後,就被指派去飛運輸機、直升機。再經過一段飛行訓練,有的飛行員就結業了,但他們只能飛在陸地起飛降落的戰鬥機。再飛下去就是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飛行員了。這是高難度,也是美國海軍最高層次的飛行員。」而他正是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起降的飛行員。

聽他說完這麼嚴格的訓練之後,黑幼龍問他:「你飛著一架價值五千萬的飛機……一定覺得很自豪吧!」「也沒什麼啦,只要多練習,誰都可以做到。」「誰都可以做到?你剛才跟我說有多少人一開始就被淘汰掉了,還有好多人一輩子當不成戰鬥機飛行員。他們也一定練習得相當多,為什麼無法成為Topgun頂尖高手呢?」

他低下頭,想了好一會兒,然後很小聲的回答說:「大概是因為我比他們更想飛吧!」雖然小聲,卻是一句有震撼力的話。「……因為我比他們更想飛……」,就是這份心中的渴望使他成為一個頂尖高手。

我們都想做很多事,但有沒有真的用心「想」呢?我們對自己的夢想到底有多深的渴望呢?就像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 1809-1865)所說的:「追求成功的決心比其他一切都重要。」

二、跨越成功的障礙
聖經記載乃縵時指出,「亞蘭王的元帥乃縵在他主人面前為尊為大,因耶和華曾藉他使亞蘭人得勝;他又是大能的勇士,只是長了大痲瘋」(王下5:1)。可憐的乃縵,如此雄壯威武,卻得了當時認為最可恥的病。

故事從他們所抓來的一個以色列小女子開始,這女子被擄到亞蘭之後就服事乃縵的妻。有一天,她對乃縵的妻子說:「巴不得我主人去見撒瑪利亞的先知,必能治好他的大痲瘋。」乃縵得知這事,便將這事告訴亞蘭王,王也同意乃縵前往以色列醫病,於是乃縵帶著禮物和僕役前往以色列。然而這事使以色列王非常頭痛,因為他根本無力醫治乃縵。後來,先知以利沙知道了,就派人去見王,表示願意替乃縵治病,為王解決這個難題。

於是,乃縵帶著車馬到了以利沙的家,站在門前。以利沙派人對乃縵說:「你去在約但河中沐浴七回,你的肉就必復原,而得潔淨。」乃縵卻發怒走了,說:「我想他必定出來見我,站著求告耶和華他神的名,在患處以上搖手,治好這大痲瘋。大馬色的河亞罷拿和法珥法豈不比以色列的一切水更好嗎?我在那裏沐浴不得潔淨嗎?」於是氣忿忿地轉身去了(王下5:10-13)。

他真的希望可以得著醫治,希望可以改變現況。只是,他的自尊心卻阻礙了他改變的意願。乃縵心想,以利沙居然沒有親自出來迎接來自亞蘭的大將軍,隨便派了個僕人就要我去約但河裡洗澡,分明在戲弄我,根本沒有把我放眼裡。「面子」問題大於一切,使他把來到以色列的目的都忘得一乾二淨。

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的民政長官後籐新平。他對台灣人的評價是:「怕死、愛錢、愛面子。」據說,日本政府據此訂定治台政策,此後日本統治台灣一帆風順。或許,台灣人真的很愛面子,就如有句台灣俗語所說:「人情世事陪夠夠,無鼎閣無灶」,乃指人如果愛面子,應付所有的人情世故便可能入不敷出,連鍋灶都得賣了。

約翰葛瑞(John Gray, 2000) 在《忠於自我,人生更美好》一書中提到,達成個人成就的四個步驟:包括(一)確立你的意圖,(二)滿足你真正的需求,(三)獲取你想要的事物,(四)去除成功的障礙。

其中,「去除成功的障礙」更包含了十二種成功的障礙:責難、沮喪、焦慮、無動於衷、驟下評論、猶豫不決、推託、過分追求完美、怨懟之心、自憐、困惑和罪惡感。不要讓次要的問題阻礙了你的夢想,因為,夢想就在不遠的地方。可見,在追求成功或是期待改變現況時,總是會遇上瓶頸,這是「心想」到「事成」必經的階段。

有一次,張忠謀的朋友買來紙筆硯台,請他題幾個字讓它掛在新居客廳。這使他感到有些為難,因為他自知字寫的不好看,何況已經有很多年沒寫書法了。朋友說:「怕什麼?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他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
朋友說:「這是什麼意思?」他說:「意思是說我字寫的不好,你看到這幅字,請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這是他開玩笑的,其實他是指:「俗語說『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份,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如果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的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那個朋友聽了,非常歡喜,就抱著「常想一二」回家了。

幾個月之後,他的朋友又來求字,說是家裡牆壁太大,字顯得太小,所以希望他再寫幾個字。於是他為「常想一二」寫了下聯「不思八九」,上面又寫了「如意」的橫批,中間隨手畫一幅寫意的瓶花。

生命經常受困於所謂的「不如意的八九」之中,正如「成功的障礙」一般,阻礙我們向前,使我們與成功擦身而過。何不看看一二,看看成功的未來,我們會得著更大的激勵。

三、困難中看見機會
乃縵原本想就此放棄算了,轉身要離開以利沙的家,但是他僕人的一句話點醒了他:「我父啊,先知若吩咐你做一件大事,你豈不做嗎?何況說你去沐浴而得潔淨呢?」於是乃縵下去,照著神人的話,在約但河裏沐浴七回;他的肉復原,好像小孩子的肉,他就潔淨了(王下5:13-14)。乃縵想起了他來以色列的目的,也看見得醫治後喜悅,克服了心理的障礙,終於使他得了醫治。

同樣的一件事,有人看見了困難,有人卻看見了機會。

有一個年輕人,在路上與他在大學時期的教授巧遇,老教授關心地詢問年輕人的近況。年輕人經老師這麼一問,彷如久旱逢甘霖一般,將自己從離開學校,進入目前工作的公司之後,所有遭遇的不順利情形,一五一十地對老教授盡情傾訴。

老教授耐心地聽著年輕人的抱怨,好不容易等到年輕人告一段落,老教授才點點頭,說:「看來,你的狀況似乎不是十分理想;不過,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想過要改變這種現況,讓自己過得好一點呢?」年輕人急忙回答:「我當然想要過得更好呀!教授,有什麼訣竅嗎?」老教授神秘地笑了笑:「的確有訣竅,你明天晚上若是有空,到這個地址來找我!」說著,老教授遞了張名片給年輕人。

第二天晚上,年輕人來到老教授的住處,那是在市郊的一處簡陋平房。老教授看到年輕人,高興地在屋外擺了兩張涼椅,要年輕人坐下來陪他聊天、看星星。老教授言不及義地和年輕人聊了半晌,年輕人毛燥了起來,急著要老教授告訴他,如何方能使自己過得更好。

老教授微笑指著天上的星星:「你可以數得清嗎?」年輕人抓了抓頭:「當然數不清了,這和我有什麼關係?」老教授望著年輕人,語重心長地說道:「孩子,在白天,我們所能看到最遠的東西,是太陽;但在夜裡,我們卻可以見到超過太陽億萬倍距離以外的星體,而且不只一個,數量是多到數不清的。」年輕人若有所悟地,想著教授所說的話。老教授繼續道:「我知道你的處境不順利!但若是年輕時便一帆風順,終其一生,你也只不過看到一個太陽;重點是,當你的人生進入黑夜時,你是否看到更遠、更多的星星?」

在困頓的環境中,我們是否只是看到困難本身,或是我們可以看到更遠的目標和更多的機會。就看我們的眼光是放在何處了!

黑幼龍(2001)在《破局而出:黑幼龍的30個人生智慧》中提到,有一次記者訪問美國甘迺迪總統的弟弟──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問他對哥哥最深的印象是什麼。愛德華參議員說:「當困難來臨時,別人常常只會說『完蛋了、怎麼辦』;可是我哥哥常會覺得機會來了。」機會來臨時,許多人只看到困難的部份,但成功的人卻會在困難中看見機會。

最後,我想用一個作家的故事來做結尾。作家格雷遜(John Grishim)以前是一位律師,做得也滿不錯的,但他發現自己的興趣是寫作。經過了一段時期的掙扎,他終於下定決心辭去律師職務,搬到Biloxi去寫作。那是一個貧窮、落後,但鄉土味很濃的鄉鎮。

他的第一部小說《殺戮時刻》(A Time to Kill)寫完之後,就四處碰壁,一家出版社接著另一家都拒絕了他的書。但他沒有放棄,更沒有懷疑自己的寫作才華。他又著手寫《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第二本小說,結果一炮而紅,接著第三本、第四本,一直到後來出版的《失控的陪審團》(The Runaway Jury),都是名列暢銷書的行列。

但最精彩的是格雷遜的第一本小說,也就是那本遭幾十家出版社退稿的小說,後來卻成了搶手貨。那些原本拒絕他的書的出版商,都搶著要當年他們丟棄的作品。出版後不但暢銷,而且拍成電影。這是黑幼龍(2001)在《創造自己的機運》中所說的一個故事<永不放棄的作家>。

成功的過程或許有些挫折,就看我們能不能堅持下去?所以,有時候,我們無法「心想事成」,並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有堅持。「心想事成」或許不簡單,但仍祝福大家,克服困難,堅持到底,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