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對立vs.寬容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創世記十六章1-6節
   歌羅西書三章11-14節

前言:

當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以色列境內竟然出現民眾舉國歡騰,在街頭大肆慶祝的畫面,讓人看了頗為失望。以色列人如此幸災樂禍,充滿怨恨的作為,只會使得兩者間的「對立」繼續加深。除非他們能以「寬容」的心彼此接納,否則,要想看到以、巴之間和平日子的到來,機會恐怕相當渺茫。

阿拉法特生前曾表明,希望死後能葬在聖城耶路撒冷,惟以色列當局始終持反對的態度。以色列雖應允阿拉法特可以選擇以色列境內的任何地區,但就是不准葬在耶路撒冷城,深怕阿拉法特的遺體運入耶路撒冷城時,會湧入數量龐大的巴勒斯坦送葬人潮,而引發無法控制的場面。

一.世界寬容日

11月16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寬容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olerance),這一個紀念日歷史雖然很短,從1995年才開始,然其背後的意義可謂相當重大。聯合國之所以會設立這一個紀念日,從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於2003年之「國際寬容日」前夕所發表的這一段談話:「由於全球化、大量移民,及無遠弗屆的行動能力之影響,人類社會在時代的快速變遷中,共同面臨了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人們如何和諧的生活在一起。」便可得知。畢竟沒有一個多元的社會,能在彼此對立、相互攻擊、充滿仇恨,完全沒有「寬容」的情況下,可以繁榮得起來。

巧的是,聯合國所頒佈實施「國際寬容日」的日子,距主張以土地換取和平,以求能夠與巴勒斯坦打破藩離、和睦共處,與巴解領導人阿拉法特,於1994年在美國華盛頓白宮共通簽署和平條約,兩人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前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刺殺身亡的1995年11月4日,只相差了十二天。

拉賓將軍是1967年以、阿六日戰爭的以色列前線指揮官,他的遇刺,主要是他所主張的「以土地換取和平」之政策,和猶太教保守派所堅持的「應許之地」決不能分割和退讓的信仰原則相互違背。此外,他們亦無法忍受,那曾經領軍與「敵人」作戰的前線指揮官,竟然要將那好不容易從「敵人」手中所奪回的土地,又分割出去,甚至和非利士人及以實瑪利的後裔握手求和,因而遭到猶太教的極端份子阿米爾刺殺身亡。

在「國際寬容日」的日子裡,聯合國亦同時設置了「全球寬容獎」(Global Tolerance Award),藉此獎勵人民投入非政府組織的「寬容」行動,好讓身處地球村的人類,能在多元文化和個體中,制止仇恨,和平共處,團結合作,共創未來。

台灣出生的旅美藝術家陳錦芳博士,在九一一攻擊事件之後,因有效的使用藝術來增進寬容與和諧的普世價值,而獲得2001年聯合國所頒贈的「全球寬容獎」,且榮任聯合國的「寬容及和平文化大使」(Cultural Ambassador for Tolerance and Peace)。同時獲得這項殊榮者,還有女歌手莫里雪特(Alanis Morissette),因她經常和由近百名演藝界藝術家所組成的「反種族主義團體」及「年輕藝術聯網」到巴勒斯坦、黎巴嫩貝魯特、科索沃等戰區,用藝術宣揚寬容的信息。獲獎之後,聯合國授權他們以三年的時間透過藝術,代表聯合國進行「世界藝術巡迴活動」,到全世界建立和平與寬容的文化。

陳錦芳博士上台領獎致詞時強調:「今天世界的衝突源自貧窮、無知與不寬容。唯有寬容、公義和友愛,才能療傷止痛並達到和諧、和平與繁榮的境地。」

二.對立-禍患無窮

創世記十六章記載了一則因兩個女人的小心眼、嫉妒、一山容不下二虎,加上異國文化差異所引發的「戰爭」,導致今天西方國家(猶太教與基督教團體)與阿拉伯世界(伊斯蘭教)的糾葛與仇恨,從古「對立」至今,仍難分難解。

話說有一對名為亞伯蘭(後稱為亞伯拉罕)與撒萊(後稱為撒拉)的夫妻,結褵多年始終無法懷孕。按當時的風俗,若妻子不孕,可將她的近身婢女許配給丈夫為妾,而婢女所生的孩子,則要歸入原配的名下。由於亞伯蘭全家移民到迦南地已有十年的時間,在環境的改變下,應可以增加受孕機會,但撒萊仍然無法順利懷孕。因此,只好將她那來自埃及的使女夏甲嫁給亞伯蘭為妾。
亞伯蘭與夏甲同房後不久,夏甲便懷了身孕。夏甲懷孕後,竟「仗勢欺人」,開始看輕她的主母,似乎想要「主客異位」。為此,撒萊對亞伯蘭哭訴說:「我為你而深受委屈,因我將我的使女放在你懷中,她見自己有了身孕,竟然小看我。願耶和華在你我中間判斷。」聽到撒萊的告狀,亞伯蘭於心不忍的對撒萊說:「使女在你手下,你可以隨意待她。」

撒萊得到亞伯蘭「支持」後,便開始找夏甲的麻煩,兩人因而開始出現了嚴重的對立。夏甲在受不了撒萊百般的刁難與虐待下,只好離家出走,到處流浪。不久,夏甲在外生下一個兒子,並為他取名為以實瑪利,其後裔和活動區域,就是現在的阿拉伯地區,信奉伊斯蘭教(回教)的國家。

夏甲被迫逃離家園後,亞伯蘭與撒萊兩人在上帝的祝福下,終於有了愛情的結晶,也順利的產下了一個兒子,並將他取名為以撒,其後裔就是信奉猶太教與西方國家的基督教團體。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兩個女人在無法寬容的情況下所引發的「戰爭」,不但禍延千年,還為2001年所發生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埋下了伏筆。

二次大戰之前的台灣,人們經歷了諸多生活上的苦難和被他國殖民的悲慘歷史,台灣人民無不盼望能夠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終於回歸祖國,本以為從此以後,台灣人就可過著天下太平、有尊嚴、有希望的快樂日子,無奈發生了二二八事件,使得政府與人民之間產生嚴重的對立和衝突,死傷慘重。緊接著,又因國共內戰,國民黨軍慘敗,台灣湧入了兩百多萬的大陸軍民,使得台灣人口從原本的六百多萬,一下子暴增到八百多萬,致使民生物資、土地分配、通貨膨脹等,出現嚴重的問題。不僅如此,隨之而來的語言、文化、政治意識型態的隔閡,又連帶產生了一連串的貪官污吏、白色恐怖和威權統治。人民在敢怒不敢言的情況下,迫於無奈,只能藉酒澆愁或透過詩詞、諺語的創作,發洩心中鬱悶的情緒。當時,就出現了一首諷刺的打油詩:「台灣光復歡天喜地,貪官污吏花天酒地,警察凹蠻無天無地,人民痛苦烏天暗地。」

在「苦難一層過一層,攏總沒時停」的情況下,人們只好將生命的重心擺在賺錢、出國留學之上,期盼有一天所渴望的民主、自由、富裕的日子能夠早日來到,而得以出頭天。

昔日人們所期待的盼望和理想,今已一一呈現。本以為自此之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孰料,在經濟富裕、民主、自由實現之後,所出現的問題卻更加嚴重。當然,這並非指經濟不景氣、生活壓力大、高失業率、治安敗壞、道德淪喪而已。個人覺得,還有一件比這些更讓人憂心和難過的事,那就是台灣社會極度缺乏愛與寬容,因而帶來了嚴重的仇恨與對立,致使人民陷入了一種難以訴諸筆墨的「精神苦悶」。一打開電視,見到不同意識型態的人,振振有詞的發表言論相互攻擊時,不同陣營間的觀眾便會氣得破口大罵,甚至咒詛那些發表不合己意言論的人不得好死。因著這些政治語言暴力的延燒,已經嚴重腐蝕人心,甚至顛覆了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也為下一代作了相當不良的示範。如此一來,真的會如同趙伯軍先生在所提過的感嘆詩所言:「民主政治在今日,只有暴力和民怨。政治人物再不醒,同歸於盡在台灣。」

三.寬容-永享和平

保羅在致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勸勉信徒「當棄絕惡行,追求良善」時,提到一則訓示說:「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受割禮的、未受割禮的、化外人、西古提人、為奴的、自主的,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又住在各人之內。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歌羅西書三章11-14節)保羅藉此強調,靠著基督裏的愛,種族、宗教、文化、社會上的隔閡均告瓦解,因基督的愛能貫穿其他德行,使彼此更趨於和諧與完全。

有位基督徒女老師在外用餐時,將手機遺忘在桌上,卻被隨後來到的客人拿走。取走手機者將晶片抽換之後,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孰料每隻手機都有「身份證字號」,當電話撥出時,會隨之留下紀錄。就這樣,女老師在報案後,經過教會任職於電信警察局的青年之追查,終於找到將手機佔為己有者。由於這牽涉到法律上的侵佔罪,屬刑事案件,必須移送法辦,電信警察只好將全案送交地檢署,交由檢察官進一步偵辦。

檢察官開偵查庭時,雙方兩造同時出庭應訊,女老師這才知道,取走手機者,是位年輕的大學生。當女老師見到大學生神情緊張、充滿著懊悔的心時,乃以和藹的語氣告訴他說:「不要害怕,我並無意要告你,讓你難堪,只想找回手機而已,請你不要見怪!」經過一段時間的開庭審理,檢察官認為被告並無前科,且心中充滿悔意,又加上原告願給被告改過的機會,最後以不起訴處分而結案。事情圓滿結束後,女老師不但向這位大學生傳福音,還送他兩片聖樂CD,藉此安慰並鼓勵他。

因著「愛」與「寬容」,兩人從「對立」的尷尬狀態,轉變成為「合一」與「和諧」的美麗畫面,著實令人感動。這樣的信仰表現,實已活出「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見證。

結語:

無寬容就永遠對立,有寬容就永享和平,這是千古不變的事實。「寬容」可以化衝突為和諧,也可使和平成為可能。有學者說道:「從傳統的觀點而言,寬容代表的是對於不同信仰或不同想法者的『容忍』─對方錯了,但我有涵養,所以我可以包容;至於不同者可能是對的,而自己可能是錯的,這層思維,則完全未被考量。在這樣的『寬容』見解下,可想而知,雖然人人皆曰『我心寬容』,但其實社會已然產生了對立:由於我的『寬容』,所以我容『錯誤的你』的存在。『積極的寬容』前提是,人人都不應主張自己擁有『完全且絕對』的真理;所謂言論自由、尊重少數、容忍異見,都是這種『積極寬容』思維下的產物。如果『積極的寬容』真能見容於台灣社會,或許我們將可發展出更成熟的民主運作以及開明的族群相處之道。對於不同意見者,我們可以參與理性的辯論,但也應給予積極的寬容。」

生長在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意識型態、多語言的台灣,真的是一種福氣,我們得以享受豐盛多元所帶來的「饗宴」。當然,在過於多元的情況下,彼此間的差異性也會相對的增多,連帶的也會使得衝突的比例升高。然若我們用「寬容」的心,接納異己,在基督裏存著愛心,用愛來聯絡一切,相信種族、宗教、文化、政治、社會的隔閡、藩籬和「對立」終必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