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去除偏見的關懷與等待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利未記十三章 45-46節
   加拉太書四章 4-7節

前言:

十二月份當中,有好幾個世人所重視的普世性日子,分別為 12月1日的「世界愛滋日」、12月10日的「世界人權日」,以及連續四個禮拜等待耶穌降生的「待降節期」和「聖誕節」。雖後面兩個節期屬宗教性質,和前面兩個紀念日的意義不盡相同,但同樣都是關係著普世人類的生命與尊嚴。為能讓我們在等待耶穌降生的繽紛聖誕之同時,也能一起關心愛滋病與人類生命的尊嚴,本文乃以< 去除偏見的關懷與等待 >為題,藉以喚起大家對此一功課的重視。

一 . 「轟趴」與「搖頭性愛派對」 -愛滋病的溫床

最近的台灣,相當流行「轟趴」與「搖頭性愛派對」。所謂的轟趴,即「家庭派對」,因和英文的 Home Party發音相仿而稱之。其實,家庭派對乃源於歐美社會中,家庭與家庭間的聯誼活動,若曾在西方國家生活過的人,應該都有參加此一活動的經驗,這在西方國家乃相當普遍,而且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社交活動。

舉行家庭派對時,主辦的家庭通常都會事先準備點心、飲料、書刊、音樂和娛樂設備與受邀的來賓一起分享,而受邀的來賓也會煮一道菜共同享用,情況有點類似 POTLUCK( 百樂餐,參加聚餐者每人各帶菜餚共享的餐會 )。台灣移民國外的親朋好友,經常會舉行這樣的 Party,大家一起分享新知、互道心聲並疏解鄉愁,場面極其溫馨。然台灣的「轟趴」卻與歐美健康的家庭派對背道而馳,甚至演變成性犯罪和傳染愛滋病的溫床,讓人無法接受,而被視為是一種不正當的聚會活動。

至於「搖頭性愛派對」是性愛觀念開放之後的怪異團體活動,簡稱為 ESP,其乃源自於英文的Ecstasy(欣喜若狂;合成迷幻藥,人稱搖頭丸)、Sex(性愛)、Party(派對)的前三個英文字母的組合。然無論轟趴還是ESP,這種非理性的狂歡派對,常會出現雜交的情況,甚至有可能一次和好幾個人發生不正常的性關係,類似這樣的活動,乃成了傳染愛滋病的危險場所。

2004年1月17日,台北市中山分局在農安街查獲九十二名同志搖頭轟趴性愛派對,這些同志大多數是六、七年級生,最年輕的一位才剛滿十八歲。查獲當天,警方偵訊這些擠在三十坪大小的民宅裡,只穿小內褲的同志時,只有一人坦承是愛滋病感染者,經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進一步的清查和化驗比對後發現,在這九十二人當中,竟然有多達二十八人的愛滋病毒呈陽性反應,三十一個人感染梅毒,讓人感到相當的震驚!使得負責偵訊的警察,擔心被感染,紛紛上醫院抽血檢查,還將警局內被同志碰觸過的地方,徹底消毒一番。

二 .去除偏見

過去,一般大眾對於愛滋病患,都會對他們有「同性戀」與「不當性行為」的不道德之刻板印象,而把他們看成是十惡不赦的罪人。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偏差觀念,因為同性戀和不當的性行為只是愛滋病的四大感染途徑之一,其他如:共用針頭、輸血、母嬰垂直傳染,也都會罹患愛滋病。許多因為輸血、母體垂直傳染的愛滋寶寶,都是無辜的受害者,他們需要政府的照顧,也需要社會大眾的接納和關懷。

舊約時代, 痲瘋病和今天的愛滋病一樣,也是一種極為可怕的傳染病,罹患此病者,必須被隔離、避開人群,還要披頭散髮、撕裂衣服,逢人就要在遠處大聲呼喊:「我是痲瘋病患者,請勿靠近!」我們從 利未記十三章 45-46節之記載中,可以清楚看到這樣的規範: 「身上有長大痲瘋災病的,他的衣服要撕裂,也要蓬頭散髮,蒙著上唇,喊叫說:『不潔淨了!不潔淨了!』災病在他身上的日子,他便是不潔淨;他既是不潔淨,就要獨居營外。」當時會有這樣的硬性規定,主要的原因,乃在防止痲瘋病毫無止境的擴散。( 註:利未記所臚列的症狀異於醫學上的痲瘋病,是皮膚病的一種,不一定是現代人所謂的「痲瘋病」。古代因醫療落後,真正患痲瘋病的人大概很難痊癒,然而按利未記規定,患「大痲瘋」者於隔離 14天後,若已痊癒,即可視為潔淨。顯然這段隔離的時間只是檢疫期,患者並無藥物治療,只待痊癒後,透過祭司施行潔淨禮和獻祭,才可返營內,過正常生活。 )

站在現代人講求人權與人性尊嚴的角度而言,舊約時代的規定似乎不近人情,但為了顧全大局,也莫可奈何!然而在醫學發達的今天,罹患傳染性疾病者,依然必須被隔離,只是不必和古代一樣,必須撕裂衣服、披頭散髮、逢人就要在遠處大聲呼喊自己是傳染病的帶原者,在醫院可以得著妥適的照顧。縱使必須被 強制隔離,也會受到基本的尊重。

唯 可惜的是,目前的台灣政府,並沒有專門為愛滋病患臨終關懷的照護機構,好讓患者有個能夠善終的地方。雖然有關心愛滋病的人民團體,在台北文山區設立「愛滋病關愛之家」,專門收容愛滋病患者,但卻被當地居民所排擠。儘管愛滋病的關愛之家發動義工在社區散發認識愛滋病的相關傳單,同時舉行友善的宣導遊行,但還是被大力的排斥,將之趕出社區。面對此一情況,政府機構竟然將之看成是燙手山芋,視而不見,使得愛滋病患的關懷中途之家,成了沒有人要的孤兒。這樣的窘境,就好像 17世紀英國的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 1572-1631),在其所著的《緊急時刻祈禱文》一書當所述:「病是最大的不幸,病的最大不幸是孤獨;當病的傳染性使該幫忙的人不敢來,連醫生也不敢來,這是對病人的放逐。」果真如此,台灣的愛滋病患者,真的儼然已經成為約翰.多恩筆下那沒有人要的孤兒。

三 .關懷愛滋

愛滋病於 1981年首度被發現之後,在短短的幾年內,便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引起人類相當大的恐慌,有許多人因受到感染發病而死,由於事態的嚴重,1988年1月,世界各國主管醫療衛生的代表,齊聚於倫敦舉行「世界衛生首腦關注愛滋病高峰會議」(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AIDS in London)共商大計,決心要與愛滋病人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愛滋病的侵襲,獲得在場參加高峰會議的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代表響應後,進而促成了「 世界愛滋日 」的成立。從 1988年起,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便正式宣佈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日」( World AIDS Day),此後的每一年,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皆會訂立一個主題,呼籲世界各國關注愛滋病。今年,也就是2005年的主題訂名為:「 停止愛滋:從我做起」( Stop AIDS:Keep the Promise)。

聯合國的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會 訂定 世界愛滋日,其主要 之目的,如前所述,乃要藉此喚起世人認識愛滋、對抗愛滋、遠離愛滋、關懷愛滋病患,還以紅色絲帶作為象徵的記號。

為響應 世界愛滋日,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於 1997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ited Nations Program on HIV/AIDS,簡稱UNAIDS)發起「全球同抗愛滋病運動」(World AIDS Campaign)的前一年,即 1996年4月的第四十三屆總會通常年會中通過決議,自1996年開始,訂定每年的12月第一主日,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關懷愛滋紀念主日」。當年,我有幸出席參加第四十三屆總會的通常年會,也參與了表決,親眼見到在場所有的與會者一致贊成,決心共同對抗愛滋,關懷愛滋的感人畫面。此後,長老教會總會每年此時,皆會發函給屬下各教會,呼籲信徒勿對愛滋病患者產生歧視的眼光,應積極投入關懷愛滋的宣導活動,同時為受歧視的愛滋病患代禱 。

「世界愛滋日」誕生之後,雖喚起了世人關注這項被稱為「二十世紀的黑死病」之疫情和嚴重性,但每年死於愛滋病者,卻逐年的增加,使得「黑死病」的陰影揮之不去,甚至在跨入二十一世紀後,情況不但絲毫未見改善,且一年比一年的嚴重。從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 UNAIDS)2005年的統計資料報告顯示, 光是 2005年的1-10月,全球就有將近500萬人感染愛滋病,使得全世界的愛滋病患總人數累積超過了4000萬人,創下自1981年第一宗病例被發現之後,受感染人數最多的一年。2005年,有310萬人發病而死,其中非洲佔240萬人,在死亡的人數中,有57萬名是兒童, 平均每一分鐘就有一位兒童因愛滋病而去世。又從「聯合國愛滋防治組織」( UNAIDS) 的年度報告得以看出, 2005年所新增的近500萬名被感染者中,大都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sub-Saharan Africa)。到目前為止,該地區計有2,580萬人的愛滋病毒呈陽性反應,佔全球愛滋總數的64%,其中,以南非的510萬名病患居世界之冠。其次是印度,約有500萬人感染愛滋病毒。當然,感染的總數應不只如此,可能還有很多病例在種種因素之下,沒有通報。

敘述至此,讓我回想起 2004年4月,當我接待來自馬拉威的訪客時,我藉機請教他們對台灣的印象,他們所回答的這一句話:「台灣人非常重視時間和金錢;馬拉威人則較重視生命,因非洲人若能活過七十歲,就可以稱得上是『人瑞』了!」我想,非洲人較為短命,除了和當地的物質缺乏、教育水準不高、衛生條件不佳及醫療設備不足外,人民對於愛滋病的認識不清,致使愛滋病在非洲大陸快速蔓延,導致許多人遭受感染而喪命,也是一大因素。閱讀過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報告資料,我真的更加能夠體會到,非洲訪客為何會說出上述這句話的心境。

其實,非洲的窘境,和二次大戰剛結束時的台灣也是一樣,只要能夠活過七十歲,就可以算是「人瑞」了,只是當時的社會並沒有愛滋病,否則,台灣不知有多少人會因此而感染愛滋,死於愛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非洲之外,愛滋病在亞洲也有逐年快速增加的趨勢,光 2003-2005這兩年間,亞洲地區就新增了120萬個病例,將亞洲愛滋病帶原者的總人數提高至830萬,暴增的速度著實相當驚人,光是台灣地區2005年1-10月間,愛滋病毒新增感染者已高達2893人,使得臺灣地區愛滋病的本國籍感染者總數高達9616人,創下歷年來的新高紀錄。

有鑑於愛滋病在世界各地快速的傳播,全世界用來對抗愛滋的經費預算,也從 1996年的2.5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80億美元,即便對抗愛滋的預算逐年增加,且大幅度的提高,但聯合國愛滋防治組織的執行長皮奧特(Peter Piot)還是無奈的指出:「儘管世界各國領袖對於愛滋危機已更加警覺,但因應措施仍嫌薄弱與不足。」

結語:

待降節期是一個仰望、等待、期盼、應許和預備的時節。巧的是,每年此時也正是「普世關懷愛滋主日」的時刻。當我們齊心等待耶穌降生,期盼那「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他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可見從此以後,你不是奴僕,乃是兒子了;既是兒子,就靠著神為後嗣。」( 加拉太書四章 4-7節 )的時刻,願待降節期的意義,也能為世上的愛滋病患帶來希望和轉變的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