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假想觀眾與在乎別人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撒母耳記上十六章7-13節
   哥林多前書十章24、33節

前言:

有兩張趣味十足的圖片,看過的人,無不捧腹大笑,內容敘述著男人與女人照鏡子時,所呈現出來的差異。當男人照鏡子時,縱使身材已經胖到不行,且挺著一個大「啤酒肚」,甚至出現禿頭的現象,還是會認為鏡中的自己之體格,有如泰山的虎背熊腰。相對的,女人照鏡子時,縱使身材已經相當標準,但看到鏡中的影像,仍會覺得自己的身體充滿瑕疵,不是大腿太粗、臀部太大,就是手臂、腰部和小腹的贅肉太多,似乎滿身都是脂肪而必須減肥,永遠無法對自己的身材滿意似的。

每當我將這兩張圖畫與人分享時,看過的人除了會心的一笑之外,無論男女,幾乎都會承認自己照鏡子時,的確會出現同樣的心情。

人之所以會在照鏡子時,出現這樣的想法,其主要原因,乃「假想觀眾」與過於看重自己和「在乎別人」觀感之心態作祟下,所產生的結果。

一.榜樣重於身材

由於自己的身材並非人所稱的「將才型」,所以,剛到德生教會牧會時,常被誤認為是社青團契的契友。每當得知客人要前來拜訪時,為了禮貌之緣故,我皆會提早幾分鐘到樓下等候。有幾次,客人一來到教會,看到在門口等候的我,開口便問:「新來的牧師是不是在辦公室?我已經和他約好見面的時間。」聽到這樣的話,我幾乎都會回答說:「是的,新來的牧師在二樓辦公室,我帶您上去和他見面!」進到辦公室後,我才自我介紹說:「我就是新來的牧師。」聽完介紹,客人都會以「不可思議」的眼光望著我,似乎懷疑我的年齡和身材與德生教會的「尺寸」不怎麼成比例。

更鮮的是,一天,我在一樓櫃臺整理信件時,正好有客人來訪,客人進入教會,看到我站在櫃臺旁,便趨前問說:「請問牧師在不在?」「要找那位牧師?因德生教會有好幾位牧師。」我客氣的回覆他的問題。結果,他說:「我要找胡牧師。」得知他要找我,我以半開玩笑的口氣回答他:「和您講話的人就是胡牧師!」聽完自我介紹,客人不好意思的說:「歹勢,我以為胡牧師已經六十幾歲了,想不到你這麼少年!」

為了年齡和身材的尺寸常被第一次見面的客人懷疑,我曾困惑過,也曾在禱告中「詢問」過上帝,為何不讓我的體格能和德生這種大型教會的比例「適配」一些。為此,我還曾天真的想要仿效同樣也是因為年齡和身材之故,而被外人誤認為是神學院的學生和工友的前台南神學院院長蕭清芬牧師,在嘴上留了兩撇八字鬍作為識別,藉以裝飾與增添自己外表的份量,好讓人知道我是德生教會牧師的念頭。但想到自己的體格和臉型,果真留起兩撇鬍鬚時,可能會成為武俠影片中,那些穿著黑衣服,帶著大刀的小囉嘍一樣滑稽,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只好作罷。

每當有這樣的思想產生時,我就會以保羅對於他所鍾愛的年輕同工提摩太所講過的一句話:「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四章12節)自我勉勵,畢竟上帝所要看的是人的內心,而非外表,實不必在乎自己的身材與外表和所服事的工作之「比例」是否相稱。

二.看重人內心的上帝

當以色列第一位國王掃羅背離上帝,被上帝所厭惡之後,祂乃囑意撒母耳另覓人選,接替掃羅的王位,為此,上帝對肩負祭司與先知雙重責任的撒母耳說:「我既厭棄掃羅作以色列的王,你為他悲傷要到幾時呢?你將膏油盛滿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恆人耶西那裏去,因為我在他眾子之內,預定一個作王的。」撒母耳聽到上帝的命令,心生恐懼,因他一方面為掃羅王位被廢而感到惋惜,另一方面又有幾分怕掃羅,因他洞悉掃羅的性格,知道他一定會設法攔阻別人設立新王代替他,況且前往伯利恆時,又必須經過掃羅的家鄉基比亞,如此一來,必無法對掃羅掩藏他的行蹤。見到撒母耳的憂心,上帝特別告訴他說:「你要以獻祭之名,前往耶路撒冷。獻祭之後,你要請耶西來吃祭肉,到時候,我就會指示你所當行的事。我所指給你的人,你要膏他為王,接替掃羅統治以色列國。」

撒母耳領受吩咐之後,就照上帝的話去行。到了伯利恆,城裏的長老都戰戰兢兢地出來迎接他,還開口問他說:「你是為平安來的嗎?」撒母耳說:「為平安來的,我是給耶和華獻祭。你們當自潔,來與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眾子自潔,請他們來吃祭肉。

當耶西一行人前來享用祭肉時,撒母耳一看到以利押的身材魁梧,就打從心裏說,耶和華的受膏者可能就是這個人。上帝得知撒母耳以貌取人,便告訴他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這樣的提醒,撒母耳終於知道,上帝不看人的外表,乃在於人的內心。

之後,耶西又叫亞比拿達從撒母耳面前經過,撒母耳一看到亞比拿達便說:「耶和華也不揀選他。」耶西又叫沙瑪從撒母耳面前經過,撒母耳打量之後說:「耶和華也不揀選他。」耶西得知亞比拿達和沙瑪都不是中意的人選,便叫他七個兒子都從撒母耳面前經過,無奈撒母耳還是說:「這都不是耶和華所揀選的。」久久見不到人選出現時,撒母耳問耶西說:「你的兒子都在這裏嗎?」耶西回答說:「還有個小的,現在正在放羊。」撒母耳對耶西說:「請你打發人去叫他來;他若不來,我們必不坐席。」耶西就打發人去叫了他來;他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撒母耳就用角裏的膏油,在他諸兄中膏了他,這個人就是耶西的兒子大衛。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撒母耳完成任務之後,才起身返回拉瑪。(參照撒母耳上十六章1-13節)

從撒母耳受上帝之命,前往伯利恆選立大衛為王的過程觀之,剛開始,先知撒母耳仍難以避免的陷入以貌取人的謬誤,幸好經過上帝的提醒,才導正想法。畢竟上帝不像人看人,因人是看外貌,但上帝是看內心。

三.假想觀眾與在乎自己

一篇有關青少年認知與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報告中,出現了「假想觀眾」(imaginatory audience)與「個人傳奇」(personal fable)兩個專有名詞。前者乃指青少年朋友常會認為自己是別人眼中的焦點,無論是穿著或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別人的注意,就好像自己站在舞臺上,被台下的觀眾觀賞一樣,因而相當在意著自己的外表和長相;後者之意為個人自視甚高,老是認為自己的經驗獨特,每個舉動都是舉世無雙,堪為後世之楷模。諸如:飆車、耍酷、標新立異、紋身等。

基於上述,學者將「假想觀眾」詮釋為:「少年在推想事情時,往往認為自己是別人眼中的焦點,而周圍所有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個體,都是舞臺下的觀眾。這些觀眾無時無刻不在審閱自己、批評自己。正因為如此,個體一定要把自己在舞臺上的戲演好。由於這群觀眾根本是個體在腦海中所營造出來的一批人,並不是真的有那麼一群人時時在審閱自己,故稱為『假想觀眾』。」也就是因為「假想觀眾」心態的作祟,使得青少年的臉上若冒出一顆青春痘、頭上長出一根白髮,或衣服上的一顆鈕釦掉落時,都會相當的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成為他們出不出門,見不見得人的關鍵和依據。殊不知,這些小缺點別人根本不會去注意,也不值得一提。學者亦同時將「個人傳奇」解釋為:「認為自己經驗獨特足以流傳後世,若再加上自視為強者的心態,就易衍生各種風險行為。」

事實上,不只青少年如此,凡是人,在內心中都會充滿著「假想觀眾」的想法,因這是一種自尊的表現,也是一種對於角色扮演與自我存在價值肯定的信心。難怪有許多人,常會以電視明星為外在標準,在「假想觀眾」作祟的心態下狂買衣服和飾品,甚至在不滿意自己外表的情況下,前往塑身、整形和變臉。假如透過美容和塑身能改進外表的缺陷,使之增添自己的自信心,本無可厚非。然若過度在乎自己的「假想觀眾」與「個人傳奇」之情況下,勢必會因為要「凸顯」自己,只一味在乎他人對自己的「感覺」,而忽略他人存在價值的感受,使得問題連連。

最近,有一喜歡穿得漂漂亮亮,參加時尚派對,愛上電視節目出鋒頭,全身從頭到腳所穿的、所掛的、所提的,全都是名牌,到百貨公司名品專櫃購物時,不但一擲千金,面不改色,且全都以現金交易,因而被人以「台灣第一社交名媛」稱之。當電視名主持人訪問他,得知她全身上下打扮總價超過兩百萬時,無不自嘆不如!如此光鮮亮麗的外表和裝扮,不知羨煞多少婦女朋友。

可能是過於招搖,被一家八卦雜誌盯上,經過長期的追蹤和調查後,被發現她改過多次名字、還有過離婚與再婚的紀錄,更生過孩子,且背負著妨害家庭的前科。更不可思議的是,可能因信用出了問題,購物時只能以現金交易,無法申辦信用卡。消息傳出後,社會一片譁然。但不知為何,這位被稱為「台灣第一社交名媛」的「貴婦」,竟然隨著消息的刊出,消失得無影無蹤,令人感到相當的疑惑。

結語:

事實上,人本身的好壞並非取決於外表,而是形諸於行為和言語,畢竟「歹米厚糠,醜人厚粧」、「美醜在肢骨,不在梳妝三四齣」。這就好像耶穌所說的:「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路加福音六章45節)
人實不必過於在意自己的外表,也不必過於在乎自己的「假想觀眾」與「個人傳奇」,反倒要如同保羅的勸勉所言:「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哥林多前書十章24、33節)一樣,不要只在乎自己的事,也當在乎別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