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修業一生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 箴言二十四章 3-5 節; 約翰三書 2 節

前言:

感謝上主鴻恩,德生教會自 2001 年成立松年大學迄今,正好屆滿十週年。 這十年來,承蒙德生教會前任教育牧師力宗瑋牧師,及歷任校長與所有松大委員同工的努力,使得松大德生分校逐漸成長與茁壯。

德生 教會為了紀念松大成立十週年,除了於 2011 年 6 月 26 日 ,假三樓禮拜堂舉行畢業生授證儀式之外, 7 月 7 日 ,還要與德生樂集,在高雄市立 文化中心至善廳,聯合舉辦「德生樂 – 愛傳承」暨「松年大學成立十週年」 音樂會,一起為「高雄生命線 – 自殺防治資訊化系統」進行募款活動。 9 月 7 日 , 更要藉著松年大學開學典禮的時間,舉行創立十週年的感恩禮拜,藉以訴說上帝的恩典,同時展現修業一生的意義。

一、松大德生分校之源起

1982 年,聯合國針對人口日漸老化之問題,展開一連串的研討和計畫。 同年 7 月 26 日至 8 月 6 日 ,聯合國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會議中,正式通過「老化國際行動計畫」。

1991 年,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並提出了「獨立、參與、照顧、尊嚴、自我實現」等五項要點,要世人共同致力於老人的關懷事工。

1992 年,聯合國續而 發表「老化宣言」,期盼世人能夠創造出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融合社會。七年後, 聯合國又決議將 1999 年訂為「國際 老人年」, 並設立該年的 10 月 1 日 為「國際老人日」, 藉以呼籲世人能夠採取聯合國所秉持之信念,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能落實在現實的生活當中。

面對高齡化時代的來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意識到,松年的事工已刻 不容緩,乃於 1984 年成立「松年事工委員會」。五年後的 1989 年,在第三十六屆的總會通常議會中,決議通過由總會松年事工委員會和聖經學院一起合辦「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松年大學」,並以「推行松年事工及研究聖經、造就信仰、事奉教會、服務人群,提昇松年信徒靈、魂、體 的全人健康」為宗旨,且以約翰三書 2 節:「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興盛一樣。」為校訓,將總校設置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的新竹聖經學院,並於 1989 年 9 月正式開辦招生。

開辦之後,報名就讀的人數相當踴躍,有不少長輩連續讀了好幾年,相繼完成學士和碩士班的課程後,還想繼續再唸下去,但卻苦無學制可以「往上爬」,只好再次入學,從頭讀起。為讓松年長輩能夠有「終身學習」, 同時得以有「往上爬」的機會,松大總校的委員,經過集思廣益,乃進一步的再設立「 博學班」。因此, 目前的學制計 有學士班(四年)、碩士班(二年)、博學班(又稱為終身學習班,共分為七級,三年為一級,計二十一年)三個階段。

由於長老教會所舉辦之松年大學的成效卓著,進而刺激了各地方政府也 跟著投入松年教育與關懷的工作。有人因而肯定的指出,長老教會的松年大學,可稱得上是現今台灣社區大學與各地縣市政府長青學苑的先驅。

1998 年 7 月下旬,微僕受召來到德生教會服事時,深感現代醫學發達, 人類的壽命不斷延長,致使老年化的社會,早已成為世人所須共同面對的課題,而此一功課,聯合國與長老教會,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可惜的是,德生教會除了週五早上的松年團契與主日禮拜之外,並沒有其他的活動,可以讓長輩們參與。為促進松年長輩能夠參與教會和社會的各種活動,好讓他們能夠得著教會與社會的關懷,活得健康、活得有尊嚴,因而開啟了微僕籌辦松年大學的異象。基於此, 2000 年起,德生教會便開始著手設立松年大學的預備工作。感謝的是,經過一年的準備和計畫,終於在 2001 年正式招生,至今( 2011 年)正好屆滿十週年。

二、非結束,乃開始

當德生松大分校創校十年來,已有許多畢業生完成「學士」與「碩士」班 的課程,並繼續唸「博學班」。今天,在授證感恩禮拜中,我們可以看到授證 的三十三位畢業生,有七位學員( 陳阿財兄、 高賴惠美姐、黃授卿姐、 陳李寶玉姐、林美蓮姐、卓美麗姐)經過九年長時間的學習,終於完成 「博學班」的第一級課程,真教人替他們感到高興,也讓人對他們的學習精神深感佩服。期待,所有的在學和畢業生,都能和上述七位長輩一樣, 繼續讀下去,讀到人生的最後一刻。 畢竟,「學海無涯,學無止境」, 人必須「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展現出「修業一生」的精神,才能不斷的充實與改變,活出精彩的人生。

過去,我們都會以為,「畢業」就是學習的結束。事實上,「畢業」並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學習階段的開始。若以書寫文章的過程來形容,「畢業」只能算是剛完成序言,緊接著,還有許多文章尚待完成。

1970 年代,擁有神學博士的台灣人,可說是屈數可指。 1978 年,當我進入台南神學院就讀時,有一位文質彬彬,剛完成神學博士學位的老師,光看他的外表,就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位學養豐富的學者,學生皆對他景仰不 已。值得一提的是,這位老師在高中時期,因成績優秀,本可保送台大醫學院,然因他對醫學並沒有興趣,而選擇進入物理系就讀。 大學時代,經人帶領,接觸到基督教信仰,而於 1963 年受洗成為基督徒。 台大畢業後,隨即進入 台南 神學院讀書。 1968 年 神學院 畢業, 經過牧會的歷練與不斷的進修,終於在 1978 年取得神學博士學位,成了東南亞神學研究院成立以來的第一人。依稀 記得,在南神讀書時,個人雖對他崇拜有加,然卻對他又敬又畏,不太敢主動和他交談,每次看到他,總會覺得,他是一位博學多聞,無所不知,難以親近的老師。

有一天下課休息時間,他竟主動趨前問我學習的情形,使我心中浮現出受寵若驚的感覺。經由他的訴說,我才知道,原來,他曾到我的親戚家作客, 受到非常好的款待,才會主動問候。言談間,因為單純、外加懵懂無知,我以羨慕的口氣對他說:「老師,您能拿到神學博士學位,真令人羨慕!讀完博士之後,不就沒有什麼書可以讀了!」聽完我天真的話,他乃回答說:「拿到博士學位,才剛要開始而已,以後要讀的書可多得很。這就好像蓋房子一樣,剛打好地基,日後,還有許多建造的工程要進行。」

多年後,當我自己拿到神學博士學位後,才真正的體認到,學海無涯 這句話的意涵,無論是畢業,還是取得學位,都只是開始,並非結束。 取得博士學位,也只不過才剛瞭解做學問的方法論而已,接下來,要進行工作可多得無法計數!可知,「畢業」並非「結束」,而是從舊的階段,跨越到另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且是永無止境的。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 Plato,427 -347.BCE ) 曾經說過:「教育是由出生到臨終的一個歷程,個人唯有終身不斷的學習,才有可能成為健全的公民。」美國 實用主義哲學兼教育家 約翰杜威( John Dewey , 1859-1952 )亦曾談過 :「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人類不斷地成長和發展,吸收新的經驗,獲得持續 不斷的成長;教育即成長與成熟,應該永遠是一個現在的歷程;教育即是經驗 不斷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學習可以、也應該貫穿人的一生。」這樣的提醒,就好像 有一位年輕人,獲得博士學位後,高興的回家問父親說:「爸爸,我已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後要做什麼?」家長說:「學習做人!」的啟示一樣。

•  充實與改變

長老教會設立松年大學之目的, 並非為獲得文憑或學位來謀生就職,而 是要 讓 長輩們有更多、更長的學習機會來 充實自己,建立自我價值觀和人生觀, 使自己更有勇氣面對暮年的人生,造福人群。我們從松大設立的四項功能 : 1.終身學習的實踐。2.松年族交誼的機會。3.高齡者福音管道。4.健全松年族的身心靈 。便可得知。

事實上,松大設立的 基本精神 ,乃建立在「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 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 箴言九章 10 節 ) 的基礎上,為的就是要讓就讀松大的長輩,能因著敬畏上帝,認識至聖者,而得著充實與改變,使自己有 健全的身心靈,面對人生的下半場 。

舊約的智者之所以會透過這節經文,來強調敬畏上帝就是獲得智慧的開始,認識上帝的人便是聰明人,乃要告訴我們,《聖經》是一部上帝的故事,也同時是一部上帝與人的故事,而上帝同時擁有神與人的兩種屬性; 人雖是上帝所造,但因為犯罪,不敢面見上帝,失去了能夠直接與上帝面對面的機會。雖是如此,人若能認識上帝,便可看到自己靈裡的貧乏與不足,當須藉著追求與學習,並透過「敬拜」(獻祭),才能與上帝 重新建立關係,進而得著充實與改變,使不完全的人,能更像完全的上帝,進而得著上帝的賜福。否則,有知識,卻沒有從上帝而來的智慧,只會成為知識的魔鬼。當然,有知識,而又充滿智慧,才能造福人群,成為人間的天使。

其實,這樣的提醒,上帝在箴言四章 5-9 節之經文:「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高舉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她必將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以及 箴言二十四章 3-5 節:「 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聰明立穩;其中因知識充滿各樣美好寶貴的財物。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有著清楚的訴說。

經文當中所指的「房屋」,乃象徵著個人和家庭的信仰生活。「建造」一詞 乃代表著智慧與愚昧的人各有一屋,要邀人進入自己的房屋時,智慧人早已預備心,將家中的一切建立好,而非單單的「坐」在那裡。人要得著「財物」, 必要有上帝的能力與祝福,其關鍵,則必須從敬畏和愛上帝開始。如此 一來,不但可以得著屬靈的能力,也可以從日常的生活與學習當中得著知識, 力上加力。換言之,屬靈的「智慧」與屬世的「知識」皆要一起成長,因為這是上帝所給予的「財富」,人必須從追求與學習中獲得。

結語:

學齡時期,進入學校讀書,是一種基礎教育的紮根。當完成小學、中學、 大學、研究所,甚至是博士班的階段性教育歷程後,可以因著所學,找到一份工作,或謀得一官半職,進而往上爬,成為學經歷俱佳,人人稱羨的成功者。然而退休之後,進入松大 的學習,並非為了追求「成功」,而是為了修業一生、實現意義。

本文最後,祝福所有的學員,都能如同松大的校訓一樣:「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興盛一樣。」(約翰三書 2 節)受到上帝的保守與賜福,凡事興盛、身體健壯、修業一生,不斷的充實與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