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信仰的自學 — 李子和牧師

  • 李子和牧師

聖經:創世記二十八章10-19節a

一、引言

進入暑假,許多青年學子畢業,預備要成為所謂的「社會大學新鮮人」;另外,也有準備入伍當兵,成為軍隊中所謂的「菜鳥」。無論是要進入軍中作菜鳥,或者是要成為社會新鮮人;其實,都是要進入一個較為陌生且複雜的學習環境。那麼,一般而言,青年學子原本學習的環境是在學校,而如今,卻要進入獨立學習的「自學階段或環境」。對於孩子即將在「自學」中所接受的挑戰,或許,長輩們會擔心。

令長輩們擔心的「自學階段或環境」,是本文想要思考的主題。所謂的「自學」,乃是「自我學習/獨立學習」。那麼,以此為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前不久讀了一篇文章 -〈自學成就自信〉(柯華葳,〈自學成就自信〉《親子天下》第45期,2013年5月,32頁)。該文的作者是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的柯華葳教授,其在文章內提到兩項重點:1.人的一生中,難免面對「自學階段」。2.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可以在學業與生活上產生正面的影響。

事實上,該篇文章認為「自學的能力,可以帶來自信;而自信可以幫助人在學業與生活上有更良好的學習」。那麼,這樣的說法,讓人也想要問:若是對信仰而言,不知「信仰的自學能力,可以帶來什麼幫助?」因此,本文便以「信仰的自學」為題,先從一般「在學業與生活上的自學」談起;然後,進一步思考「信仰的自學,可以帶來什麼影響?」亦即,以下要先談「自學成就自信」,然後,從聖經中探討「信仰自學階段與能力」,並且,在結論中要思考「如何讓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仰自學能力?」

二、自學:從「自學成就自信」談起

首先,來談一般在生活與學業上的「自學」。其實,對於如此的「獨立學習」,一般人應該也不陌生;因為,誠如柯教授的文章中所提「從嬰幼兒開始,學習語言、學習各種概念,似乎都是『自學』,因為我們少見父母站在嬰幼兒面前說:注意聽,跟我複誦。……這表示孩子有自學能力。」如此看來,自學階段並非「學校畢業,準備進入社會工作或軍中當兵之後」才開始。事實上,人的一生中,除了在教育體系所設定的學習環境以外,也同時一直都在家庭與社會中的自學環境。因此可以說,人的一生中,其實一直都有機會「自學」。

不過,雖然人的一生中,一直都有機會「自學」;但是,良好的自學能力,卻不一定是每個人都能具備。因此,如何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應該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事實上,在柯教授的文章中,也舉了「吳寶春申請EMBA事件」為例,說明「經歷過自學,也許會有一點擔心,但他不怕」;亦即,吳寶春師傅在學校教育體系以外的自學環境中,除了已經學習到做麵包的技術,也同時建立了良好的自學能力。於是乎,當吳師傅申請到EMBA的入學資格,從原本所熟悉的社會大學,要進入一般學校教育的環境時,他雖然「擔心,卻不怕」!

建立良好的自學能力,讓人「擔心,卻不怕」。何謂「擔心,卻不怕」?個人認為,擔心,是一種「負責的態度」;不怕,則是一種「信心的行動」。嚴格說來,「怕」是一件可怕的事;甚至,「怕」往往是許多惡事的根源。比方說,在撒母耳記下十一章記載,大衛曾因為「害怕」自己與拔示巴的姦情「東窗事發」,所以耍詭計殺人…;又比方說,在列王紀上十二章提到,耶羅波安因為「害怕」失去王位,於是造金牛,欺騙百姓說:「以色列人哪,你們上耶路撒冷去實在是難;這就是領你們出埃及地的上帝。」結果,「這事叫百姓陷在罪裡」(王上12:30a)。再比方說,現代社會中,某些生意人因為「害怕」錢賺不夠,所以買賣黑心產品;又,某些惡勢力因為「害怕」失去權勢地位,於是貪污、陷害、殺人放火…。

害怕帶來貪、嫉妒、詭計…等念頭,因此衍生許多惡毒的行動;反之,若是不怕,或許便能夠減少惡毒的情事。當然,在此也需澄清,「不怕」並非出於「無知」,卻是來自「已知的經驗」;即,因為從經驗中「知道」不用怕,所以才不怕。當然,以年輕人來說,或許因年紀的關係,較少能有親身的經驗;不過,話說回來,「已知」也不一定是自身的經驗,還包括長輩傳承給後輩的經驗。那麼,說到長輩傳承給後輩的經驗,以下要從聖經來看,也同時要從生活與學業上的自學,更進一步地談論信仰上的自學。

三、信仰的自學:從雅各的經驗來看

不過,在進入雅各的經驗之前,先要提醒「學業與生活上的一切,也都是屬於信仰生活的一部份」,之所以將學業、生活與信仰上的「自學」分開來談,只是想由較容易理解的生活,逐漸進入較複雜的內在經驗。那麼,以下,要來看創世記28:10-19a中雅各的「自學經驗」,並且,也要適時地與現代生活中的「自學經驗」作連結與對話。

在創世記28:10-19a中,若是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講,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場景:v10-11 睡著、v12-15作夢、v16-19醒來。那麼,若是以文章結構(三明治包夾法)來看,則,第一與第三段像是「三明治的兩片麵包」,中間那段則是「內餡」。而,以下綜合「說故事&文章結構」兩種詮釋方法,從「故事的外皮」來思考「故事的內餡」所要強調的重點。亦即,先看第一&三段,雅各「睡著之前與醒來之後」或「沒作夢的時候」所發生的事(其實,如果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正好在雅各旁邊,則,所看見的也是第一&三段,因為我們看不見「雅各的夢境」):     先來說V10-11,雅各睡著之前的這一段:當時,雅各因為欺騙父親與兄長,導致必須離家出走。那麼,離開自己所熟悉的家,對於雅各而言,一路上的心情或許可以用「怕」來形容。並且,在「怕」當中,可能讓他擔心無法度過眼前的境遇;因為,在孤獨、擔心、怕的情形下,他可能會擔心遇到壞人、野獸…的攻擊。在這樣的心境中,他一路走到日落,或許也累了,便想要找個地方,好好地休息…。

那麼,若是我們有過擔心、怕又緊張的經驗,會發現,在那樣的心境中,其實難以入眠。所以,此時的雅各,或許也是身體在休息,心裡卻一刻不得閒。而,在內心紊亂的情況下,他作了一個夢;並且,在懼怕中醒了!在經文v17 中提到,他醒來之後,先說「上主確實在這地方,我竟不曉得!」之後,他就「害怕」。又說:「這地方多麼可畏…」可見,雅各在清醒的時候,心中是充滿「驚訝與害怕」!那麼,在此要提醒:按照聖經裡的用詞,當雅各醒來時所說的話,都只是雅各的猜測或見解,而不是「上帝說的」。也就是說,在與上帝相遇的經驗以後,雅各所提出的,是他個人對上帝的認識;那麼,在個人信仰上的反省之後,他接著便用石頭與油作記號,並向上帝許願。

無論雅各的神學反省是否成熟,在與上帝相遇的經驗中,他已經學習到信仰上的功課。那麼,雅各在此階段所學到的功課,或許是「上帝的家是可畏的,因此,上帝是可畏的;既然,可畏的上帝允諾要保護我,那,我便不再怕眼前的危險」。雅各的懼怕對象,在作夢前與作夢後,已經是不相同了;即,他由「懼怕世間的危險」轉移為「敬畏上帝」。那麼,這樣的轉變,對現代基督徒而言,或許認為是不成熟的信仰反省;因為,在此階段,雅各尚未認識到那令人敬畏的上帝,其實也是疼惜世人的上帝。不過,就算雅各在此時僅僅認識到上帝是可敬畏的,也已經算是他在信仰的自學上的一大進步;因為,當他認識到上帝的可畏與保護時,已經開始讓他對於前途「擔心,卻不怕」。

如果說,這段故事的外皮,一是「對世間的害怕」,另一是「對上帝的敬畏」;則,包夾在中段的內餡,應該就是「從懼怕世界,轉為敬畏上帝」的關鍵。若是如此,v12-15所記載的那場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說到「夢」,其實,很多潛在意識裡不為人知或受壓抑的想法,在夢中都掩飾不住。並且,作夢的時候,是旁人無法參與的時刻,也是人與自己、人與上帝獨處的時刻;甚至,若是以本文的主題而言,更是信仰自學的時刻。那麼,當人在夢中與上帝單獨相遇時,所要學習的信仰經驗,也不僅是針對一般生活上的需要,更是包括內心深處、那連自己都不清楚的需要。

雅各離家之後,表面上的需要,是要在「眼前的路途」上安然渡過;不過,雅各內心深層真正的需要,卻還包括「過去的糾結與將來的問題」。而,若是從記載雅各作夢的v12-15來看,可以發現上帝對雅各所說的話,正好就包括了「過去與未來」兩方面。經文中得知,上帝對雅各所啟示的,首先是「回顧歷史」。上帝說:「我是上主,是你祖父亞伯拉罕的上帝和以撒的上帝…我要藉著你和你的後代賜福給世界各國…」。似乎,上帝要讓雅各知道:過去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一直沒有改變;同時,上帝也提醒雅各「讓人因你們得福」的宣教任務(對現代基督徒而言,就是「讓人因為你們來認識上帝,得到上帝所賜的福」)。

另外,上帝在雅各夢中的啟示,還包括「展望未來」。雖然,雅各醒來後,自言自語地說「這裡是上帝的家」;不過,那並不表示上帝僅會住在那裡。上帝說「無論你到哪裡,我必與你同在!」表示上帝不會受到空間的限制,甚至也不受到時間的限制;因為,這句話,上帝曾經對以撒說過(創26:3),現在,也對雅各說了。當然,後來,這句話也會在聖經所記載的不同時空中出現,包括:出埃及記、約書亞記、士師記、列王記、先知書…甚至,到了耶穌復活之後,在約翰福音14:16,耶穌也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看來,上帝所啟示的「無論你往哪裡去,我必與你同在」,或許正是讓雅各「從懼怕轉為敬畏上帝」的關鍵。甚至,不受時空限制的上帝所啟示的這句話,也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中,幫助了約瑟、摩西、約書亞…甚至歷代教會信徒,讓我們在不同的信仰自學經驗裡,都同樣地「不懼怕世間的人與事,唯獨敬畏上帝」。顯然地,「上帝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不再懼怕!而,說到「上帝與我們同在」,其實正是基督徒熟悉的「以馬內利(Immanuel,Immanu=與我們同在,El=上帝)」;於是,行文至此,我們可以進入結論 -「培養信仰的自學能力,建立以馬內利的信心」。

四、結論:培養信仰的自學能力,建立以馬內利的信心

聖經與教會歷史上得知,以馬內利的信心,帶給以色列人以及歷代基督徒極大的盼望與力量。因此,以馬內利的信心,是本文的結論;不過,卻不是本文的結束。因為,這結論雖然已顯出「信仰自學能力的重要與幫助」,卻還沒回答一開始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建立信仰的自學能力?」…那麼,對此問題,或許能夠以「事前盡心,事後放心」來回答。

其實,從聖經中看來,雅各先前會如此看重以撒「奉上帝的名」的祝福,甚至為此欺騙父親、付出代價…,表示雅各的父母一定曾經教育他「認識上帝」。由此推論,雅各的父母,在孩子離開家庭之前,應該已經讓他接受信仰上的學習;或許,也因此,他們才放心讓雅各單獨前往哈蘭。那麼,以現代教會來看,教會子弟們所受到的家庭信仰教育,常因不同家庭背景而有很大的差異;不過,這並不影響孩子們養成信仰自學能力的機會。在以下,想要分享一個很簡單的「培養信仰自學能力」之方法,期待可以讓我們幫助孩子在信仰上的自學。

事實上,所要分享的經驗,不僅很簡單,也很平凡;或許,對許多人而言,那只是每天都可以經歷的…。記得,二十歲之前,從沒有坐過飛機;第一次要搭機,便是單獨去到美國的聖安東尼市。老實說,當時的英文程度實在不行,看到外國人,根本不敢開口說…。那麼,單獨要搭飛機前往美國,外公外婆其實很擔心。可是,擔心,又能怎麼樣?…於是,要去機場之前,外公拉著外婆,叫她一定要帶著我禱告。那麼,外婆的禱告一向很長,我已經記不得詳細的內容;不過,有一句,倒是記得很清楚,那就是「懇求上帝差『貴人』幫助,讓我們看見上帝的同在」!

說實在的,關於禱告的事,個人不太會解釋;總之,在那條陌生的旅程上,當我拿著移民簽證,正在懷疑該排往哪個隊伍走的時候…,走在我背後的陌生人,主動提供協助。在轉機時,機票的目的地被劃錯,登記為另一個城市的時候…,剛好有陌生人可以幫我處理…。或許,這真的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件,但是,卻讓我想起:以前,常聽長輩說「上帝必與我們同在」,而,在孤單一人旅行的路上,才讓人經驗到「以馬內利」的實在。最後,願上帝幫助我們,在平時,一有機會,就對孩子分享「上帝同在的經驗」,讓孩子在進入信仰自學時,可以實際經驗到上帝同在的奇妙,培養信仰自學的能力,建立以馬內利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