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歷代志上一章1-4節
1 亞當,塞特,以挪士, 2 該南,瑪勒列,雅列, 3 以諾,瑪土撒拉,拉麥, 4 挪亞,閃,含,雅弗。
二章3-4節
3 猶大的兒子是珥、俄南和示拉,這三人是迦南女子拔‧書亞所生的。猶大的長子珥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惡,耶和華就殺死了他。 4 猶大的媳婦她瑪為猶大生了法勒斯和謝拉。猶大共有五個兒子。
三章1-5節
1 大衛在希伯崙所生的兒子如下:長子暗嫩是耶斯列人亞希暖生的。次子但以利是迦密人亞比該生的。 2 三子押沙龍是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生的。四子亞多尼雅是哈及生的。 3 五子示法提雅是亞比她生的。六子以特念是大衛的妻子以格拉生的。 4 這六人都是大衛在希伯崙生的。大衛在希伯崙作王七年六個月,在耶路撒冷作王三十三年。 5 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是示米亞、朔罷、拿單和所羅門。這四人是亞米利的女兒拔‧書亞生的。
不同世界的人
各位弟兄姊妹大家平安!我們平常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過得很自在很自然。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好像進到一個跟我們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例如出國的時候,會發現每個國家文化都不同,好像在不同的世界。今天有緬甸的宣教士在我們當中,緬甸跟我們台灣,就好像不同的世界。
不過即使在同一個國家,有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有時候我們看電視,本來在某政治立場的電視台,然後切到另一個政治立場的電視台,就會發現好像進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世界是一直罵立法院,另一個世界是一直罵政府。
不只是政治,即使是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職場、同一個教會,有時候在不同的人際圈圈,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解讀就天差地遠,如果我們跨出同溫層,會感覺好像進到不同的世界。
不只是這樣,有時候甚至是同一個家庭也會遇到,先生和太太、爸媽和孩子,好像活在不同的世界。就有人分享說,家裡應該要保持乾淨,但他的「乾淨」和另一半的「乾淨」,就在不同的世界。也有人分享說,吵架就是要立刻解決,然後另一半就說,應該不要立刻解決,應該等雙方冷靜以後再解決,完全相反,好像不同世界來的人。
為什麼會有這種狀況呢?明明我們都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因為我們原生家庭不同、因為我們接觸的資訊不同、我們的同溫層和圈圈不同,就變成好像活在不同的世界。
不同的世界常帶來對立、誤解和衝突,有時完全沒辦法理解對方在想什麼、為什麼對方這樣想。有時甚至會帶來壓迫還有不公義,我們很容易會覺得自己的世界才是對的,別人的世界都是錯誤的,都在說謊,甚至會想消滅對方的世界。
聖經裡面不同的世界:列王紀vs.歷代志
今天我們的聖經,正好是聖經裡面不同世界的範例。關於以色列的歷史,聖經有兩大體系,一個體系是撒母耳記上下及列王紀上下,另一個體系就是歷代志上下,都在講同一段歷史,就是以色列王國是如何開始和結束的。
這兩個體系,最大的不同就是以色列分裂成南北兩國以後,列王紀南北兩國的歷史都有記載,但歷代志上下只有紀錄南國。所以大家都推測歷代志的作者,應該是南國的人。列王紀就不一定,有可能是北國的人,或至少是接納北國的人。這兩個作者應該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我們是否有想過:為什麼同樣的歷史,聖經要記錄兩遍?為什麼一個是南國為主的觀點,一個是南北兩國的觀點?到底上帝是接納哪個觀點?
上帝接納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聲音
這讓我們學習到一件事,就是:上帝容許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聲音、不同的觀點在聖經裡面。
不管我們的種族、性別、年紀、社會地位、文化,只要我們的聲音、我們的故事是真誠發自內心,即使觀點有不同,上帝都接納。上帝不是只聽一邊然後否定另一邊,上帝是每一邊都聽,每一邊都接納。
當然我們聲音必須要是真實的,不是假的。如果是假的,上帝是真理的上帝,也會用真理揭穿我們的謊言。但如果我們的聲音是真的,即使再怎麼微小,上帝都願意傾聽。
現在就讓我們現在一起進入歷代志的世界,來傾聽歷代志的聲音。
不同世界同一個家譜
亞當,塞特,以挪士,該南,瑪勒列,雅列,以諾,瑪土撒拉,拉麥,挪亞,閃,含,雅弗。(代上1:1-4)
這是歷代志第一章:亞當的家譜。歷代志不只第一章是家譜,我們這次講道的範圍歷代志上1-9章全部都是家譜。當我們初學聖經讀到家譜的時候,會感覺很想跳過,但我們牧師不是初學聖經,沒辦法跳過。
但當我繼續研讀這九章家譜的時候,我發現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平常家譜都是記錄主要的家譜,例如歷代志強調大衛,因此記錄亞當一直到大衛的家譜很合理。
但歷代志的家譜不只有這樣,反而記錄了很多旁系的家譜。第一章接下去他就記錄閃、含、雅弗的家譜,然後記錄以實瑪利的家譜,記錄以掃的家譜,
我們知道以色列是以撒的後代,是以色列的後代,不是以實瑪利或以掃的後代,但歷代志卻把他們的家譜記錄下來。
後面的家譜也一樣令人詫異,歷代志以大衛王朝為主,但不是只記錄南國猶大、便雅憫支派的家譜,而是把南北各支派的家譜都記錄在裡面。
歷代志這樣記錄家譜對我們有一個很深刻的提醒,就是:即使有不同世界、不同觀點,我們都有同一個家譜,我們都是亞當的子孫,是上帝的兒女。
現在許多無解的難題,例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要以色列為主,還是巴勒斯坦為主?歷代志提醒我們,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是亞當的子孫,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我們日常遇到不同世界的人,可能是我們同學、同事、朋友或家人,雖然我們跟他們觀念差很遠,政治立場相差很遠,或者做事方式相差很遠,但聖經一樣提醒我們:他們跟我們一樣都來自亞當,大家跟我們一樣都是亞當的子孫,都是上帝的兒女。我們不見得要排斥或消滅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我們。
溫柔面對過去的羞辱
接下去研讀家譜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歷代志最重要的大衛的家譜,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家譜沒有迴避大衛的祖先猶大的罪惡和羞辱。
猶大的兒子是珥、俄南和示拉…猶大的長子珥在耶和華眼中看為惡,耶和華就殺死了他。猶大的媳婦她瑪為猶大生了法勒斯和謝拉。(代上2:3-4)
一般華人的家譜一定都是寫好的,不可能把羞辱的事情放進家譜,特別如果我們要強調猶大的大衛是正統,更應該避免放這些,但歷代志誠實記錄猶大的罪惡和羞辱。
但另一方面,大衛的家譜卻好像漏掉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衛在希伯崙所生的兒子如下…大衛在耶路撒冷所生的兒子是示米亞、朔罷、拿單和所羅門。這四人是亞米利的女兒拔‧書亞生的。(代上3:1-5)
大衛在耶路撒冷生的小孩,媽媽就是這個拔書亞,其實就是拔示巴,是大衛搶別人的老婆,犯姦淫和殺人罪以後生的。
其實歷代志不是沒有記錄大衛的罪惡,歷代志後面仍然有記錄大衛點人口的罪惡,但這邊卻略掉了他犯姦淫、殺人罪的事情以及後面一連串的事情。
我一直在想歷代志為什麼要這樣、上帝為什麼要這樣。不知道為什麼,我在這邊突然感受到上帝的溫柔。上帝當然知道大衛的罪惡,但上帝不在這邊講出來。祂有祂的時間,祂不是馬上講,而是在祂覺得適合的時機才會講,祂溫柔地處理過去的罪惡和羞辱。
每一個人的世界或是族群都有榮耀和羞辱,例如台灣人也有欺負過原住民,閩客也有械鬥,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悲劇。如果我們踏入別人的世界,我們不要急著去揭過去的瘡疤讓別人難看,我們要學習上帝的溫柔。溫柔不是鄉愿,上帝也有留著撒母耳記來處理,但上帝有祂的時間和計劃。
恩典可以改變邪惡的世界
繼續研讀歷代志的家譜,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就是歷代志用了很大篇幅記錄在聖殿唱歌的希幔和亞薩的家譜,不是只有第6章,還有第25章。
這些是約櫃安設之後,大衛派在耶和華殿中管理歌唱事奉的人…供職的人和他們的子孫如下:哥轄的子孫中有歌唱的希幔;希幔是約珥的兒子,約珥是撒母耳的兒子…希幔的弟兄亞薩在希幔的右邊供職;(代上6:31-39)但這次我仔細研讀才發現,希幔、亞薩的阿公是誰呢?他們的阿公就是撒母耳。
我們知道撒母耳的兒子並不是很好,撒母耳年紀老邁,就立他的兒子作以色列的士師。他的長子名叫約珥,次子名叫亞比亞;他們在別是巴作士師。他的兒子不行他的道,貪圖財利,收取賄賂,屈枉正直。(撒上8:1-3)
撒母耳的兒子約珥已經誤入歧途了,可說已經離開上帝,走在邪惡的道路上。本來我以為聖經裡面撒母耳家族的結局就是這樣,但這次我才發現不是,雖然約珥落到邪惡的世界裡面,但他的兒子希幔和亞薩卻回歸正道,終身在聖殿事奉。詩篇甚至有他們的詩。
這讓我們發現:上帝恩典的大能可以改變邪惡的世界。當我們走到別人的世界,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怎麼這麼邪惡?曾聽人分享,有些人真的跟我們活在不同的世界,一群人聚集居然是在討論如何照顧小三小四。
當我們進到這麼不同又邪惡的世界,我們可能會覺得很無力。但這段聖經提醒我們,不要氣餒,一個邪惡的世界仍然有希望。約珥已陷入邪惡,但上帝的恩典仍然能臨到約珥的孩子希幔和亞薩。
耶穌帶著恩典和真理進入我們的世界
其實這就是整本聖經的主題:上帝恩典的大能,就是耶穌基督進入我們這個邪惡的世界。耶穌跟我們不一樣,祂是上帝的兒子,充滿榮耀、能力、毫無瑕疵,但他為了愛我們,踏入一個跟他自己完全不同的世界,是充滿黑暗和罪惡的世界。
祂來傾聽我們的聲音,接納我們的故事,溫柔地處理我們的羞辱,也用恩典為我們承擔一切。並且祂沒有鄉愿,祂帶來真理的光,要照亮我們的黑暗,改變我們的生命。
所以當我們覺得自己的聲音沒有人聽見的時候,耶穌要來聽我們的聲音。
當我們在許多不同世界裡面覺得疑惑和混亂的時候,耶穌要帶來真理的方向。
甚至當我們落入邪惡裡面,耶穌溫柔的愛和恩典仍然能帶給我們希望。
並且當我們被耶穌更新醫治以後,我們可以跟著耶穌去進到別人的世界裡面。別人的世界我們會覺得很怪,很不適應,但我們可以學習用耶穌溫柔的愛去愛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因為他們跟我們一樣是亞當的子孫。
他們也可能有罪惡,但可以改變他們的不是我們,而是耶穌自己的真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耶穌的把福音來改變每個跟我們不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