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一同、交通、服事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十二章 26 節
   使徒行傳二章 46-47 節

前言:

每年的八月份,是德生教會各團契與事工單位之會長、副會長,隊長、副隊長,校長、副校長的改選月,各個事工與團契單位,無不在八月召開團契年會,選舉出合適的人選。在選舉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不同的意見,但經過協調,還是都能夠順利的選出。

依德生教會的傳統,各單位會長與副會長產生之後,必須在九月份的其中一個主日禮拜中就任。因此,本會特別選定在九月的第一個主日舉行就任禮拜,好讓新選出的同工,能夠透過就任的儀式,接受上帝的差遣與祝福,展開新的團契事工。就任儀式雖然簡單,但卻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榮譽的記號,更是上帝祝福的開始。因耶穌說過:「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約翰福音十二章 26 節)

一、團契聚會模式的堅持

來到德生教會牧會,已經邁入第十個年頭( 1998-2007 ),在這不算長,但也不算短的三千多個日子裡,先後經歷了二十至二十一世紀的跨越、電腦網路資訊的發展、 E & F 世代價值觀的出現、台灣的政黨輪替、教育的改革、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攻擊事件、 SAR S 的恐慌、 美伊戰爭、南亞海嘯、 地球暖化、 石油大漲的歲月等。在近十年的歲月當中,世界情勢的變化之大,著實難以訴諸筆墨。在此一巨變的洪流中,教會也受到相當大的挑戰和衝擊。為順應時代的變化,德生教會的許多事工和腳步,亦跟著調整和轉變。

這段期間,有人為想在短時間內,見到教會的突飛猛進,曾多次建議我,不妨可以將德生教會的團契組織廢除,改走「靈恩」、「三福」、「 G12 細胞小組」、「家庭小組」、「尼希米計畫」、「新加坡城市豐收教會」、「韓國教會」、「美國馬鞍峰教會」等路線,將教會劃分為若干個牧區,好讓教會可以發展得更快。然經過觀察、評估和思考之後,我發覺,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中,改採前述宣教方式,廢除團契的教會,只有少數幾間教會看到增長的效果,其他絕大多數教會的進展速度,還是相當有限,有的依然原地踏步,一籌莫展;有的無疾而終,回到原點;有的教會甚至出現意見紛歧,問題重重,難以收拾。

至於,改變宣教的方式後,教勢依然裹足不前的問題,到底是出於方法上的錯誤,還是推行上的不力,或是適應上的不良,我並沒有下功夫研究,真正的原因也就無從得知,也無從評論起。不過,見到德生教會以長老教會傳統的團契運作模式,亦能夠穩定成長時,我也就沒採納改變聚會路線的建議,依然堅持以團契組織的聚會模式來帶動整個教會。畢竟,德生教會是一間傳統的長老教會,已經孕育出典型的長老教會之生態,若冒然將團契廢除,改採其他的方式,勢必會破壞原有的生態,使得教會面對一種不可知的挑戰。

或許是自己的生性比較傳統,也較為保守,才會抱持不改變的決定,而且,團契在教會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也有著小組聚會型態所無法達到的功能,所以,我還是堅持以傳統的團契模式帶領教會。

不過,為能嘗試「小組」的宣教方式也能夠在德生教會進行,本會亦有三項「小組」的聚會方式正進行著:一為社青的家庭小組;二為關懷小組;三是馬利亞禱告小組。目前,仍在努力當中。然事實上,小組的聚會方式,也可稱得上是一種「小型團契」的另類模式,不是嗎?

職是之故,個人還是堅持,既然德生教會是依長老教會的體制下所設立的一間教會,就當保有長老教會的信仰與精神,以上帝的話為基礎,配合團契的組織,推動福音的工作。這幾年來,德生教會雖堅持傳統,保留團契的聚會模式,但教會還是展現出另一個新的局面。

二、一起與共同

每當帶領團契聚會禱告時,我常會以「感謝上帝,因著同一個信仰,同一位救主,同屬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又一同在德生教會聚會,我們才有這等福份,一起敬拜 …… 」作為禱詞,主要的理由,乃欲藉此見證與告白,我們屬同一個肢體,能夠聚集在一起同心禱告,就是互為肢體的表現,也是上帝愛與祝福的記號。這樣的證據,從舊約時代,以色列百姓受擄至外邦,沒有自主權,也無聖殿可以敬拜的情況下,百姓能夠齊聚一堂,共同分享上帝的話語時,上帝的同在與祝福的表徵,就流露無疑,得以見著。

除舊約外,從新約 希臘文中的 “Koinonia” 這一個字之意涵亦可看到,人若一起在主裡共同聚集,同心交通,彼此分享,就會產生「團契」的意義。 如今,幾乎大部份的聖經學者,都同意希臘文的 “Koinonia” 就是 「團契」。 以腓立比書而言,雖只有四章,但 “Koinonia” 這一個字,在每一章都出現過,而且也都在傳達「一起與共同」的 團契之意義 。

1.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 (Koinonia) 地興旺福音。」 ( 一章 5 節 )

2.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 (Koinonia) ,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二章 1 節)

3. 「使我認識基督,曉得他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他『一同受苦』 (Koinonia) ,效法他的死,受苦」 ( 三章 10 節 )

4. 「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 (Koinonia) 我。」(四章 15 節)

當然,團契最為具體的表現,則在「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使徒行傳二章 46-47 節)的聚會中流露出來。

英文的「 團契 」 一詞稱做 “fellowship” , 而這一個字又由 “fellow” ( 團隊、夥伴 )與 ship (船) 兩個字根集合而成,其意為,同搭一條船的生命共同團體。然而,閩南話的「團契」,依個人的看法,應可解釋為: 「一群在基督裡互相交陪的人」 。 集英國神學家、作家、 釋經學家於一身的 約翰斯拖得牧師 (Rev. John R.W. Stott) , 則將 “Koinonia” (團契) 一詞,貼切的解釋為 “ share from 、 share with 、 share out ” (領受、分享、給予)。當然,要使「團契」的意義活現出來,除了要瞭解團契的真諦外,信仰上的「靈裡合一」與管理運作上的「 報告、聯絡、商談」,決不可少。

1. 信仰上 – 靈裡合一

一個團契要順利的運作,首先,必須要在靈裡合一。「合一」並非大家都得像軍隊一樣,被形式上的強迫穿同樣的衣服,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舉手投足都必須一致,但內心卻是「同而不合」;而是要大家都可以在不同的意見和思考模式上,儘管「合而不同」,卻仍能擁有一顆願意相互配搭的心。然而要實現靈裡合一的信仰,當須如保羅在以弗所書與腓立比書所言:「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四章 2-3 節)「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腓立比書二章 1-2 節)

2. 管理上 – 報告、聯絡、商談

既然教會的團契也是一個由基督徒所組成的團體,那就得要有效的管理,才能發揮功效。除了要以保羅書信所提及的信仰上之方法論外,以管理學的方法經營團契,亦不可少。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日本的豐田( TOYOTA )汽車,已躍升為 世界銷售量第一大的汽車公司,該公司無論是品質、管理、價格、服務,皆為世人所稱道。 豐田汽車之所以會在世界的汽車工業拔得頭籌, 除了歸功於他們那 0故障、0庫存的經營信念外,「報告、聯絡、商談」 的管理方式,亦是一大利器。

豐田汽車 所謂的「 報告、聯絡、商談」,乃學習自美國卡通影片,大力水手卜派吃了菠菜之後,所展現出來那轉弱為強、勇敢、排除萬難的精神。基於此,豐田汽車公司將日文的「菠菜」( Ho-Lian-So ),轉化為「報告、聯絡、商談」( Hokoku 、 Lianlaku 、 Solang )的經營哲學。該公司要求各部門每天都得提出報告、互相聯絡、彼此商量,才能達到維繫關係,檢討與改進的效果,將最好的品質呈現出來。

由於豐田汽車那「報告、聯絡、商談」的管理方式,發出無比的功效,使得許多企業公司,紛紛起而效法,甚至連日本作家糸藤正士也有感而發的談道:「報告、聯絡、商談是一切商務溝通與活動的基礎,這些看似基本的動作其重要性卻往往遭到忽略。以「報告」為例,工作高手會站在接受報告者的立場去思考對方想知道的內容、釐清包括對方和自己的報告目的、確實執行必要的期中報告、以及更進一步能夠在報告的同時一併提出見解與對策方案。」進而撰寫了一本名為《漸漸上手的報告、聯絡、商談技術》之鉅著,藉此強調:「高品質的報告、聯絡、商談」=「高品質的工作進行方式」 。也因此,這本書成了日本 許多企業公司的老闆,要求員工必讀的參考書。

三、一時的承諾,永遠的服事

桂格公司的產品,自古以來,無論是罐裝或是盒裝,在其包裝上皆印有一個「註冊商標」,即有一位白頭髮、微笑、頭上戴著一頂黑盤帽,身著基督教「貴格會」( Quakers )傳統服裝的男子。這幅人像,正是桂格公司(亦可稱為「貴格公司」)永遠的象徵。

「桂格」公司之所以會採用身著貴格派會友服裝的形象,與創設者亨利克勞威爾 (Henry Parsons Crowell.1856-1943) 背後的感人故事有關。 1856 年,克勞威爾出生於長老教會的家庭,十七歲的 1871 年冬天,因被診斷出罹患肺結核,使他失去在耶魯大學繼續深造的機會。痛苦之餘,他乃向上帝禱告說:「主啊!我將我的生命放在你的手中,教導我做生意,讓我為你做大事我將我所賺的百分之六十五都奉獻於你。」病情得著控制之後,他藉著多年旅行、參觀與自我進修,增添了許多知識。

1881 年,克勞威爾來到一家由基督教貴格會的信徒威廉海斯頓( William Heston )所開設的「 貴格 磨粉廠」( Quaker Mill )參觀。 1882 年,克勞威爾買下這間工廠,並於 1883 年,沿用威廉海斯頓的「桂格」之名稱,正式向美國政府登記為「 貴格 麥粉公司」( Quaker Oats Company )。克勞威爾之所以繼續沿用「 貴格 」為名,其主要的原因,乃他強調,所有的產品,必須秉持「品質第一,貨真價實,值得信賴」的精神,不能偷工減料,也不能參雜其他的原料,欺騙消費大眾,當要如同貴格會的基督徒之信仰一樣純正。他還強調:「桂格麥粉公司,是為上帝的榮耀設立的,因此我不用留名。」

克勞威爾成立了 貴格 麥粉公司後,他秉持生病時禱告的諾言,實踐永遠的服事,將所賺到的百分之六十五的金錢,全都奉獻給上帝。不但支持芝加哥「慕迪聖經神學院」( Moody Bible Institute ),也幫助成立「太平洋花園佈道團」( Pacific Garden Mission ),更是大佈道家陶雷( R. A. Torrey )福音大復興的主要經費奉獻者。除了福音事工之外,他還奉獻金錢,協助美國政府,打擊犯罪。

結語:

克勞威爾那 一時的禱告,永遠服事之信仰精神, 實可讓即將就任團契會長與副會長的同工,效法與學習。本文最後,我們以下面這一首詩,一同展現服事的行動。

主啊!使用我的一生 (Take my life)
使用我的雙手 (Take my hands) 、
使用我的聲音 (Take my voice)
使用我的金銀 (Take my Silver & Gold)
使用我的意志 (Take my will) 、
使用我的愛情 (Take my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