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址:高雄市新興區德生街54號    電話:07-2311038
  • 我是新手 禮拜直播 代禱需求 聚會禮拜時間表 講道篇 週報 聖經下載 奉獻

堅認vs.妥協(一) — 胡忠銘牧師

  • 胡忠銘牧師

聖經: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

引言:
本文以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提摩太後書二章11-13節作為主題經文,並以<堅認vs.妥協>為題提出分享,乃2016年10月15日,澎湖舉行第二次博奕公投,公投之前,身為基督徒的陳光復縣長挺身而出,透過臉書PO文表示,他堅決反賭的立場。還有,十一月第一主日,本會將舉行聖禮典,所以,本文將分成兩集,和大家共同思考「堅認與妥協」的信仰功課,藉以堅定將接受洗禮者的信心。
當澎湖縣長的臉書所PO之文章經媒體報導後,隨即引發倡賭民眾的抗議和撻伐。看到縣長為堅認信仰,絕不妥協,也不畏懼倡賭者排山倒海而來的攻擊和批評,甚至不在乎下次選舉是否能夠繼續連任,竟勇於在公投之前,表明身為基督徒的身份和立場,並透過文字公開表達反賭的宣告,委實令人敬佩!

看到報導,感動之餘,我乃透過臉書訊息留言支持他:「陳縣長,從媒體報導看到您透過臉書,勇於堅持基督徒的立場,並不贊同澎湖成為賭場之告白,委實令人敬佩!相信上帝一定會紀念您的忠心。」陳縣長收到訊息之後,立即回覆:「感謝,在備受指責之際,能有弟兄送暖,備感溫馨,是的,該堅持的,不論公私,光復始終如一。」

一、耶穌對堅認的囑咐
在民間信仰鼎盛的澎湖,民選縣長能展現這樣的信仰勇氣,實不簡單,除了教人敬佩外,也讓人對於耶穌的教導:「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有著更為深刻的體認。

基本上,耶穌會提出「在人面前當堅認信仰」的教導,乃在表明,人在今世對祂的公開態度,決定人在末日審判時,所遭受的待遇。耶穌會於此提出這樣的教導,乃十二位使徒準備出發傳揚福音時,耶穌囑咐他們當注意的多項功課之後,續而強調的要項。耶穌要門徒當堅認信仰之前,得先留意的功課分別為:

1.傳揚福音的對象。(馬太福音十章5-6節:「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
2.傳揚福音的內容。(馬太福音十章7-8節:「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
3.所當攜帶的裝備。(馬太福音十章9-10節:「腰袋裏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枴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
4.待人接物的態度。(馬太福音十章11-15節:「你們無論進哪一城,哪一村,要打聽那裏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進他家裏去,要請他的安。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
除此之外,耶穌又進一步對於將來所會面臨的挑戰提出訓勉,並要他們對可能會遭遇有如「羊進入狼群」般的危險和逼迫,得有所心理準備。雖前面的道路並不好走,且充滿著險惡,但耶穌仍勸勉他們不必擔憂。儘管逼迫難以避免,上帝必當看顧,所以,無須懼怕,聖靈必會與他們同在(馬太福音十章16-25節)。

耶穌以之勉勵門徒要勇敢向前,並遵照吩咐向前行,必得蒙永生的應允,即當末日之時,在人面前認祂的,在上帝面前,也必得蒙承認(馬太福音十章32-33節)。由此端見,耶穌乃要門徒面對壓力和逼迫,而必須「選邊站」時,當要選擇站在真理這一邊,勿因顧忌而妥協,否則,到末日之時,上帝也不會認他們。質言之,當要選擇堅認,絕勿妥協,否則,日後將無法蒙受那永恆的福份(馬太福音十章34-39節)。

是的,無論是耶穌的門徒、政治人物,還是一般的民眾,在生命中,面對權與利的誘惑,或人身安全遭受威脅時,要選擇堅認或妥協,並非易事。畢竟,選擇堅認,必須要有勇氣,有時,還會因而失去權與利,甚至喪失生命;若選擇妥協,則往往會因昧著良心,而失去立場,導致違背信仰,離開真理,被人唾棄。

有鑑於此,耶穌才會在門徒出發傳福音之前,特別囑咐他們,無論如何,都該選擇站在真理這一邊,也就是要選擇「堅認」自己是基督的門徒,勿因被利誘或逼迫而「妥協」,才能得著永恆的祝福。

二、堅認不妥協的縣長
澎湖縣於2009年9月26日舉行第一次博奕公投。第一次公投的結果,呈現五五波,計有56.44%反對,43.56%贊成,並沒有通過。
倡賭者為起死回生,澎湖觀光協會、澎湖旅遊發展協會、澎湖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等團體,乃於2013年共同發起成立「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決定再度推動第二次澎湖博弈公投連署。經過一番連署,果真超過4,000份的公投門檻,而得以呈報縣府簽准。縣長在現行體制的規範下,只好簽准。簽准之後,所換來的,卻是反賭者對他無情的批判,認為縣長為了利益,同意澎湖成為賭場。
縣長簽准公投後,遂於2016年10月15日舉行繼2009年之後的第二次公投。公投之前,正、反雙方為能達成目的,皆卯盡全力動員投票,媒體也隨之加以報導,並分別採訪正、反兩邊支持者的意見,當然,兩派皆互有堅持。
為了第二次公投,促賭者乃有備而來,紛紛放出各種利多的消息,諸如:可創造6,000名直接就業機會,另可衍生約9,000名間接就業機會,總計可以創造15,000人的就業機會,如此一來,不但可帶動澎湖的觀光,使得收益增加,百姓更可從中獲得補貼,一年最少可以領到八萬元的敬老回饋金…等。

第二次公投的前三天,澎湖縣長陳光復出人意料之外的,在他的臉書發表一則貼文,表示他反賭的立場,其因,乃他是基督徒。陳縣長在臉書如此寫道:「…光復早先已經說過,光復是個基督徒,是個讀神學院畢業,一度立志要從事神職工作的基督徒,賭博別說不能支持,自己是連看也看不懂,但做為個人,我可以是反對票的其中一張,可是做為縣長,光復不能不理會公投法的規定,五千多位鄉親的連署,不管最後能否變成主流意見,這都是公投法賦予的權利,就算和光復的主張不同,光復也不能視若無睹,能做的就是要求縣府團隊保持行政中立,不給予特定一方資源、不介入雙方攻防、不干涉同仁選擇。…」(資料來源,陳光復Chen Kuang-fu臉書,2016.10.12.)

此文一出,批評聲浪蜂擁而至,使得他難以招架,遂而在10月15日投票當天凌晨,又PO文指出:「是的,當有鄉親提案發起博弈公投時,光復知道自己不管說什麼,都得面臨萬箭穿心,在不可能人人滿意的狀況下,光復回想起年少時走街頭的情景,隨身帶著小包包,等著坐黑牢,那是一個黨外對抗獨裁的年代,一個用生命堅持理念的年代,一個需要犧牲自由換取話語權的年代。如今,台灣走入民主,當我們走到了可以自由表達意見,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告訴政府我要什麼時,從街頭到白頭的光復,更不能因自己對博弈產業的觀點,用阻止公投的方式表達我的立場,因為法令如此,五千多位鄉親連署發起,這是鄉親的意願表達,我尊重。…」(資料來源,陳光復Chen Kuang-fu臉書,2016.10.15.)

2016年10月15日,澎湖第二次博弈公投票數當天下午就開出,結果,反對票26,598票(81%)、同意票6,210票(19%),反賭方以逾8成的得票率,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從票數中,足已窺見民心的趨向。

公投之後,陳光復縣長接受媒體訪問時,乃公開表白:「許多人誤解我,依照法律舉行公投,就表示我贊成賭博…。我從當選縣長之後,幾乎沒有停止聚會過,身為地方父母官,當面臨執行與基督徒身分立場相左的博弈公投案、以及各種縣政會議決策時,我每天都會用主禱文禱告不下20次,宣告『祢的旨意能夠成就』。」

是的,個人同樣認為,站在基督徒的立場,必須遵行聖經的教導,然要將美麗的澎湖變成「賭博之島」,實在不宜。因除了澎湖的環境與治安會深受影響外,連帶的經濟犯罪、房地產飆漲、洗錢、毒品、黑道、色情等問題,還有「病理性賭博」(pathological gambling)的副作用,勢必會造成家庭、社會、職業、價值觀等傷害,而禍延子孫,這樣的承載力,絕非澎湖群島所能負荷得了的。

三、堅認不妥協的牧師
個人相當喜歡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964年所出版的「舊聖詩」第61首<聖父上帝站天頂>(2009年版的「新聖詩」則編列在第20首)之旋律與歌詞,每當聽到這首聖詩時,總會有莫名的感動。

1986年,剛從神學院畢業到花蓮牧會時,因有會友問我聖詩的問題,在答不出來的情況下,遂而激起我著手研究聖詩的決心。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於1988年撰寫完成《聖詩的認識與應用》一書之初稿。由於在寫作的過程中,乏人指導,又身處俗稱台灣後山的花蓮,參考資料取得不易,實難完備,因此,經過多年的修正,直到1995年才正式出版。但出版之後,每當翻閱時,總會懊惱不已,因1988年撰寫時,除了文筆不太成熟外,內容還有不少錯誤,回想起來,對於讀者真是愧疚難當。雖後悔已經莫及,但在研究的過程中,我發現,1965年版,總計有523首的「舊聖詩」當中,有多首歌詞的作者不詳,編輯者只好以英文的〝Anonymous〞(匿名、作者不詳)作為標示,而第61首便是其中之一。
然而2009年版的「新聖詩」付梓後,這一首聖詩歌詞的作者,竟出現了「潘道榮」這三個字,好奇之餘,經過查考與詢問,並和潘道榮牧師(1889-1952)的兒子,已退休的潘雅三牧師討論之後,這才知道,這首聖詩歌詞創作的背後,有一段作者為了堅認信仰,絕不妥協於日本警察威嚇的感人故事。這段感人的故事,得從日治時代說起。

眾所周知,台灣被日本統治期間,百姓受到殖民政府的高壓統治,不但在教育、語言、生活、文化、政治上…等,深受日本的支配與影響,就連宗教信仰也受到壓迫,誠如,長榮中學就曾被日本當局下令,不能用台語和漢語授課和教導聖經,得用日語,有台灣先知先覺美譽的黃彰輝牧師(1914-1988)之父親黃俟命牧師(1890-1991),曾在長榮中學教授和文課與聖經計18年(1916-1934),便是被迫離職,於翌年至台中大肚教會擔任牧師的長中教員。這段難過的歷史,乃成了黃俟命牧師心中永遠的痛,也同時在黃彰輝牧師的內心,種下他日後發展「實況化,或稱處境化神學」(Theology of  Contextualization)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194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政府對神學教育與福音事工干涉過深,勒令神學院得由日本人擔任院長,為此,信仰前輩幾經思慮,咸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因而忍痛關閉八年之久,直到1948年才毅然復校,由從英國返台的黃彰輝牧師擔任院長。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治台期間,日本官員和警察常故意對基督徒提出兩難的問題,諸如:「你們的上帝偉大,還是日本的天照大神偉大?」「聖經說人都有罪,那日本天皇也是罪人嗎?」處在高壓的統治下,這樣的問題實在相當難以回答,因講真話,必會遭到毒打,甚至被關進牢裡;若講假話,則會因違背信仰,而良心不安。

在花蓮牧會時,我就聽過德魯固族退休的老牧師(哈尤‧尤道牧師(漢名莊春榮)之父親莊文才牧師)親口告訴過我,他因回答說:「我們的上帝較偉大」,而受到囚禁和嚴刑拷打,令他終生難忘。當然,也有基督徒因懼怕日本警察的淫威,只好違背信仰,昧著良心說:「日本的天照大神比較偉大」,結果,換來日本人的一陣恥笑。

《傳揚福音雜誌》1997年2月15日,由曾在聖教會服事多年,已故的王錦源牧師(1909-1982)之三女,王仁慈姐所撰的<我留下平安給你們>一文當中,就有一段敘述其父親受到日本官員提問的感人見證,其文如下:

父親二十歲(一九二八年),結束在日本的神學院學業,返鄉開始他一生的傳道事工。十幾年之內,已為主作了許多善工。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高潮,日本帝國大舉逼迫基督徒。當時日本政府通令教會在會堂供奉日本天照大神的神龕,父親是傳道人,與同工們一致決定拒絕服從此道命令,因此在一九四三年,採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策略,關閉所有的聖教會。父親隨即被捕,所有藏書及著作被沒收待焚,家人安全受到威脅。當時日本駐台之高階層官員親自威逼父親跪拜神像,父親不從,雙方就「上帝偉大還是天照大神偉大」展開辯論。

父親答曰:「神是宇宙的創始者,天照大神是日本的創始者,兩者不可相提並論。」
日人:「日本明治天皇所頒佈的『教育勒語』重要?抑是聖經重要?」
答曰:「明治天皇所頒佈著乃為日本的教育方針,國民理當遵守。聖經是神所默示,是神的話語,亦是每位基督徒所當視為準則者。各有其分野之處,是不可混為一談的。」
日人:「聖經記載人皆罪,如此日本天皇是否亦為有罪?」
答曰:「日本國之憲法第三條:天皇神聖不可侵犯,所以他不負法律上刑事的責任,然聖經所記人皆有罪,乃指人各方面的問題。日本天皇是否有罪,原不該如此發問,否則豈不犯了不敬之罪?還是把此話收回吧!」

如此針鋒相對一問一答,除了媽媽徹夜禱告外,神還賜給爸爸勇氣和智慧,使父親的應對無懈可擊。雖然他的著作及心愛的書被燒成灰燼,但那位大官居然心服口服,決志歸向真神。父親隔日就被釋放,令許多以為他性命難保的人大為驚奇,上帝的名得到榮耀。

1990年時,我擔任聖迦谷教會團契團長,有一次陪羅媽媽及劉太太讀聖經時,劉太太作見證,她的父母是一位曾經逼迫基督徒的日本軍官帶領信主的。講這些經過時,我發現那人就是當年與父親辯論的軍官。

(本文未完,待續)